“大学毕业后,我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但当西藏志愿支教的申请通过后,我仍义无反顾地选择去了西藏。”
刘艳梅,1979年生。本科毕业于淮海工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后赴西藏支教10年,现在丰县师寨初级中学工作,期间考取南开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截至目前刘艳梅已从教二十年。
“在我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学校说有一个可以去西藏支教的机会可以申请,了解到当地十分需要老师,我提交了申请。”刘艳梅老师回忆道,“当时申请时间特别长,在此期间我从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并成为一名高三教师。工作两个多月后,我被通知去西藏支教的申请通过了,当时无论是学校校长还是家里亲人都劝我不要放弃稳定的工作,但我放不下支教的理想,于是选择去西藏支教。”
初到西藏,刘艳梅便遇到一系列困难。“水土不服,刚到时我经常流鼻血,会有一些高原反应。”谈到这里,刘艳梅脸上露出些许无奈,“无论是教学还是交流都十分困难。”但心中的向往与现实的反差并未使刘艳梅退缩。她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和孩子交流并释放善意,在她的用心教学与真诚教学下,学生们越来越依赖这位脸上经常挂着笑容的支教老师。 “在上课过程中,我一直秉持着寓教于乐的教学态度。”刘艳梅说,“因为孩子们喜欢唱歌,所以我经常教给他们唱歌,他们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隐形的翅膀。他们说,一唱这首歌就会想起我。”为了保证自己带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在原本规定的八年支教结束后,刘艳梅又主动留下,直至学生们初三毕业,才结束支教工作。
支教结束后,刘艳梅本有机会留在大城市的学校工作。但她却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丰县师寨镇,并进入师寨中学做起了一名初三语文老师:“回来可以离父母近一些,也可以多多照顾他们。”
“刚回来的时候,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我都需要重新适应。”刘艳梅向记者说道,“头两年,天天备课到晚上十一二点钟是常事,而且我还带初三,肩上的责任更重。”环境的变化成为了刘艳梅重新学习的动力,在刘艳梅的踏实备课与认真教学下,她所带领的班级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
回到家乡教学,刘艳梅特别关注到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回家教学两三年左右,我发现咱们这边孩子学习压力较大,学习很看重分数,而且比较在意结果,以及是否能收到老师和家长们的正面反馈。”为了更好地为孩子们排解心理问题,刘艳梅利用为数不多的业余时间一战成功考取南开大学硕士心理学专业。
通过学习,刘艳梅将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运用进课堂中,收获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九年级(4)班的董辰告诉记者,“在刘老师的课上,她会让我们站上讲台演讲、表达自己,让我们更加自信。而且刘老师会教会我们如何确立自己的目标,并且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让我们受益匪浅。”
“刘老师上课非常有意思,我最喜欢她的互动教学,整个课堂都变得很欢快,在互动中我们不知不觉就记牢了知识。”九年级(3)班的袁子茹说。
对于成为“榜样”,刘艳梅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在学校,刘艳梅不仅对学生们关爱有佳,面对同事的请教,刘艳梅也积极地给予帮助。无论是专业学术讨论还是心理辅导,刘艳梅都倾囊相授,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不仅运用到课堂,也帮助着身边的同事,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榜样的力量。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丰县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