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开了陌生来电, 避开了诈骗短信, 避开了AI视频换脸...... 结果公益募捐也能有猫腻? 近日,市民小月原想支持偶像献爱心, 却碰上了“数字人民币”骗局。 具体怎么回事? 一起来看看! 近日,云龙区12岁的小月(化名)遭遇了“明星”公益募捐诈骗。 放假在家,小月玩手机时看到一条自己喜欢的偶像明星正在进行公益募捐的信息,想着既能支持自己的偶像,又能做公益献爱心,小月就通过信息中的链接扫描了二维码添加了“活动客服”,为“偶像”捐了6.88元。随后对方说,由于小月是未成年人,需要解除父母银行卡的手机绑定,否则就要扣除8000多元。小月非常害怕,便按照对方的指导操作妈妈的手机,将妈妈的银行卡绑定在了对方指定的数字人民币账户上。此时,对方告知小月已经解绑成功,钱还在卡里。小月查看了妈妈银行卡的余额,发现确实没有变动,便放下心来。两天后,小月妈妈发现卡里的钱都不见了,报警后才得知原来是孩子遇到了诈骗。办案民警介绍,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与传统的纸币和硬币不同,数字人民币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可以在手机钱包等电子设备上进行存储和使用。随着数字人民币的逐步推广,在为广大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本案中,诈骗分子将受害人母亲的银行卡绑定在了自己控制的数字人民币账户,虽然资金转入数字人民币账户中,但是银行卡余额并未显示减少,从而获取受害人的信任,打消受害人的疑心。之后,诈骗分子再通过数字人民币账户将资金转移。民警提醒,利用多数群众对数字货币账户的不熟悉,犯罪分子实施诈骗,隐蔽性很高。尤其是针对孩子,年幼、防范意识差,社会经验不足,更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家长们要提醒孩子,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也不要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账户密码等重要信息。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一旦遇到相关问题或感到迷惑时,要及时向成年人求助、咨询,或拨打110报警。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与纸钞和硬币等价,没有收藏及炒作价值。任何关于利用数字人民币推广获利、返现、缴纳保证金的行为,都是诈骗。 警惕仿冒的应用程序,通过正规的手机软件商店下载正规的链接,千万不要相信和下载安装其他来源所谓数字人民币的APP链接。 不要在数字人民币APP及银行APP之外的平台泄露账户、密码、身份证等个人信息。警惕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人员索取个人信息。对涉及“绑定数字货币账户”等字眼的信息要保持警觉,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 不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短信链接、邮件或网站。应当通过官方途径获取数字人民币的权威资讯,切勿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短信链接。 谨慎转款,切勿上当。对于“数字人民币”转款更需谨慎,认真核对转款事项。如发现上当受骗,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都市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