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小男孩被逼吃粪便”的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引发关注。 7月1日,晋中市介休市委网信办针对此事发布通报:据查,6月17日,张兰村长泰园小区附近,3名未成年人欺凌1名未成年人,并将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对此,公安机关已经立案,对实施欺凌者及其家长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责令家长对子女严加管教并对被欺凌者及家长赔礼道歉;教育部门已安排心理辅导教师对此次事件的受害者进行心理疏导,尽快消除对其心理健康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目前,双方家长已经达成和解。
严厉批评、赔礼道歉、达成和解?这件影响恶劣的“逼吃粪便”的校园暴力事件,就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地结束了?难怪这样的解决方式引发众多网友的质疑。 应该说,和之前的校园暴力事件相比,这次“玩”出了“新花样”。据此前报道,在网传视频中,一名小男孩坐在地上,手里拿着粪便,吃进嘴里后发出咳嗽干呕的声音,而旁边有一个声音要求小男孩“咽了”。之后有人说“他想要吐出来”,不知欺凌者用何种方式威胁小男孩,只在视频中听到小男孩用带有恐惧的声音说“不不不,不用,我吃”。 这样的画面令人触目惊心,甚至让人无法相信这样的情节就发生在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中。和之前的校园暴力事件相比,这次的事件又有相同之处,即网上流传的视频皆是由欺凌者一方以炫耀为目的发到网上,这反映出欺凌者的无知,不仅未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反而还以此为荣。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曾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校园暴力事件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从报道来看,并未绝迹。 让人寒心的是,在校园暴力治理中,严厉批评、赔礼道歉、达成和解……这一系列的处理方式并不少见。在现有规定下,对未成年人的暴力行为并没有合理有效的惩戒措施,对未成年人的“越界”行为一般遵照“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是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殊性,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方式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从内心深处改过自新。 可是,现实中却常常将“宽容”变为“纵容”,往往以和解方式解决问题,对加害人的教育,因措施不到位,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教育功能,不仅没让加害人从内心感受到愧疚,反而让受害者在事件的解决中遭受二次伤害。尤其是发生在小学和初中的校园暴力事件,解决问题时常陷入和稀泥式的处理方式,让舆论多有不平之声。 具体到此事件中,3名未成年人以何种方式威胁?这样的欺凌关系持续多久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被逼吃粪便”的恶劣影响,显然有必要让欺凌者得到更深刻的体认和反思。无论如何,学校老师或者家长都不能训诫一番、赔偿一些损失就再无下文,或者随热点变冷而不了了之——如此“扬汤止沸”式解决校园暴力事件,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给潜在的“准欺凌者”传递错误信息,不可不谨慎。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清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