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广友 写下这个题目,我脑子里浮现的是一片片广阔的农田,如此农田,谁来种呢? 我是从农村长大的,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虽然已经在城市生活,但对种地问题一直比较关注。前不久,我到农村去和几位亲朋交流起来。
当我听到大多数的农村中青年都远离家乡了,家里的田田块块不少是留守在家里60、70岁甚至80岁以上的老人在打理。还有不少是承包给规模经营大户种了。 我便问他们,现在种地的还有80后的吗?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80后没有了,连70后也不多。我说照这样下去,年轻人是真的没有几个想种地了。 一位亲戚不急不火地说,也不怪中青年不种地,因为种地成本高,收益少,忙活了一季,一亩地也落不下几个钱。 另一朋友给我算了一笔帐,种子、农药、肥料、浇地,再加上收打,不算人的精力和体力,到头来所赚不多了。若是遇上天灾,那就更没准头了。除去各种成本,一亩地能有600元左右的净收入就不错了。 而到外地打工,少则一天200元,多则几百元,一个月下来能赶上一年种地的收入。
农村、农业、农民历来是我国的重要大事,党中央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都为“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种田问题,在新时代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让种地的人有利可图。 不解决让农民种地有利,多得利的问题,就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宁愿打工也不愿待在家乡。如果真没有人愿意种地了,那广阔的农田真有可能会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到那时,谁来保证粮食安全? 说到底,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中国式现化化。 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要从政策上保证种地收益的提升。没有种地收益的大提升,是难把种地农民重新引到土地上去的。农民种地看到收益高了,比外出打工挣钱还容易了,谁还会舍近求远呢? 我的一位农民朋友对我说,现在种地除了靠规模经营的农业种植大户,大多还是靠广大的年大体弱的老人,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田野里。
倘若这代人真的老的不能种地了,我担心谁种地就成了火烧眉毛的大事了。决定政策的人们该对此谋良策早设计了。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愚伯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