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论坛

查看: 20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杂谈]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复制链接]

4万

回帖

3万

6万

贡献

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95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发表于 2025-10-15 12: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本帖最后由 西环路 于 2025-10-15 12:51 编辑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初夏的风掠过丰县西南的田野,带着麦收后的轻尘,吹进葛芭草集村的街巷。这座古称“安怀寨”的村落,寨河虽已不再完整,寨墙的痕迹却仍藏在砖石瓦砾间。2025年5月16日,我与刘宗平、杨宪华、李世伟三位先生相约于村中的邀帝寺,此行目的只有一个——寻访抗日名将王敬久将军的故居遗址,打捞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故宅记忆。

邀帝寺是村里老人聚集的地方,青砖灰瓦间飘着淡淡的香火味,几位白发老者正坐在门槛上闲聊。杨宪华先生熟门熟路,很快找来几位八旬老人询问王家故宅的情况,可老人们要么摇头说记不清了,要么只记得“村中间有处老草房是王司令家的”,细节模糊难辨。就在我们略显失望时,杨先生忽然眼睛一亮:“去找孙建升老先生!他今年98岁,家离王家不远,说不定还记得。”

没过多久,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骑着农用电动三轮车赶来,正是孙建升。他停下车,拄着拐杖走进邀帝寺,坐定后开口便说:“王敬久家啊,在寨子里中间偏西南的地方,我小时候常从那儿过。”老人的记忆如打开的闸门,将八十多年前的王家故宅缓缓铺展在我们眼前——那是一处半亩左右的院落,土墙围院,没有丝毫官宦人家的气派。正房是三间土墙草房,进深5米、宽10米,和当时丰县百姓的房子没两样;东厢房据杨先生推测该是两间,可孙老先生记不太清具体数量,只记得“矮矮的,也是草顶”;最特别的是大门,三间草房连成一排,中间是过廊,东西各一间“倒垛子”,两门相对朝里开,这是旧时丰县农家常见的布局,朴素得让人难以相信,这竟是一位国民革命军中将的故居。

孙老先生还提到,王家西南角有个牲口棚,院里没什么像样的摆设。“那时候王家家境一般,有时候还得靠同村姥姥家杨家帮衬。”这话颠覆了我们对“将军故居”的固有想象——在很多地方,名将故宅往往是青砖黛瓦的大院,可王敬久即便后来官至集团军总司令,也没回家乡翻新过这处草房。倒是村里人为他附会了“风水”传说:夏天雨水从村路向东流,到王家门前转南绕院,再从东边流过,最后聚在正房屋后的水坑里,形成一个U形水环,村里人说这是“龙环水宅子”。还有人说曾有李家人想用钱买屋后的水坑,王敬久回了句“你用银元填平也不卖”,可孙建升老先生笑着摆手:“哪有这回事?那坑是大伙建房取土挖出来的,王司令不是在乎风水的人。”

我们跟着孙老先生往村中间走,去寻找故宅的具体位置。路过一条南北胡洞时,老人指着西边说:“这儿以前是乡长韩景明家的缸岔楼,砖包皮的,比周围房子阔气多了。”再往前走几步,他站定在一片普通民居前:“这就是王家故宅的地方,西邻是王寿松家,以前两家看着像一宅,其实是分开的。”如今这里早已没有土墙草房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几户村民的砖瓦房,只有东边一处开阔场地,还能隐约看出当年王敬久家东邻王敬典大门朝西时的布局。场地南边是一条东西路,路南的王家香油坊早已不在,只留下老人们口中的“香油坊胡同”,默默诉说着过往。

站在故宅遗址上,杨宪华先生说起了宅子的变迁:1949年王敬久去台湾后,1950年土改时,这处草房被分给了村里几户人家;后来房屋年久失修,逐渐被拆建成新房,如今连一块当年的墙砖都难找到。比故宅更令人唏嘘的,是王敬久父亲王道亭的墓。孙老先生回忆,王道亭墓在村西南2里的郭楼村东北,墓前有碑、望石猴和石桌,1932年王敬久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得知父亲病逝,身披孝衣指挥作战,战后才回乡奔丧,这处墓地便是当时所建。可到了1968年,墓前的柏树被刨,坟墓被扒开,遗骨被撒在地里,准备第二天开批斗会。

“幸好有位张姓老人,当晚悄悄把遗骨拾起来埋了。”杨宪华先生的声音有些沉重,“后来村里追查,老人怕连累别人,主动承认是自己做的,还说‘当年王道亭给过我一箢子秫秫救命,我得报恩’,说完就上吊自杀了。”这段往事让在场的人都沉默了,直到孙老先生指着不远处的邀帝寺说:“1990年代王敬久的侄子王寿柏从台湾回来,宴请乡亲,把正席留给了张老人的孙子,说‘王家要报恩’。”那一刻,故宅的土墙草房仿佛又出现在眼前,朴素的院落里,藏着的是中国人最珍贵的“情义”二字。

王敬久对家乡的情义,远不止于守护父亲的遗骨。在邀帝寺的墙角,赵立芳老师——王敬久的亲表弟,也是草集小学的老校长,给我们看了他写的《忆表兄王敬久军旅生涯及家乡轶事》手稿。手稿里记载,1928年王敬久任国民革命军二师九团团长时,路过徐州得知丰县土匪猖獗,不顾军纪违规带兵回乡剿匪,虽然被蒋介石记大过一次,却让丰县的社会秩序恢复正常。后来丰县政府在县城东南大堤上立了“王团长敬久剿匪纪念碑”,可惜这碑如今也已遗失。

更让人难忘的是他对家乡教育的投入。1946年,王敬久创办了“葛芭草集完小”,亲笔题写校牌“丰县邀帝乡中心国民小学”;1947年,为了让周围村子的孩子能就近读高中,他又在小学西边征地数百亩,筹建“幼平中学”——“幼平”是他的字,饱含着对家乡的期许。赵老师回忆,当时学校仿丰县城南大门建了南大门,院内栽了法桐树和观赏树,护校河也挖好了,正准备放线盖教学楼时,王敬久突然接到蒋介石的密令,要他立即赴徐州任鲁西南战役总指挥。“他这一去,就再也没回葛芭草集,‘幼平中学’成了半拉子工程,后来改成了粮站,现在粮站也拆了,只剩几棵当年栽的法桐树还在。”

离开葛芭草集时,夕阳正落在村西的田野上,余晖洒在邀帝寺的屋檐上,也洒在王敬久故居的遗址上。没有青砖黛瓦的气派,没有雕梁画栋的精致,这位抗日名将的故宅,只是一处普通的土墙草房,可正是这朴素的院落,藏着他对家乡最真挚的情感——他没有像项羽说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而是带着低调与谦逊,为家乡剿匪、办学,播撒希望的种子。

如今,故宅的土墙早已坍塌,草顶也化为尘土,可王敬久将军的故事,却随着寨河的流水、邀帝寺的香火,在葛芭草集村代代相传。那些关于故宅的记忆,关于情义的往事,不仅是王家的家族史,更是“情义丰县”最生动的注脚,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荣耀,从不是锦衣玉食的炫耀,而是对故土、对乡亲最深沉的守护与回报。

(根据季郎友先生提供的文字资料整理)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寨河故宅寻将影:葛芭草集访王敬久故居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4

24

回帖

208

36

贡献

贵人

积分
208
推荐
发表于 2025-10-15 12:4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支持楼主,感谢分享!

4万

回帖

3万

6万

贡献

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955
QQ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5 12:4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最后两张图片分别是杨宪华和孙建升老人。
开朗乐观,笑迎每一天!

1374

回帖

4935

1396

贡献

贵人

积分
4935
推荐
发表于 2025-10-15 13: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丰县的一代名人。

303

回帖

5144

316

贡献

有车有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144
推荐
发表于 2025-10-15 14: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王敬久将军是抗日功臣,历代在抵御外侮的战争中作出贡献的国人,不分党派都值得尊敬!

5308

回帖

1万

5582

贡献

贵人

积分
12536
推荐
发表于 2025-10-15 13: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写得不错。

1万

回帖

2万

1万

贡献

贵人

积分
24667
推荐
发表于 2025-10-15 13: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城里西关王敬久的老房子拆的可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