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庄镇袁集村的金阳陆号果蔬种植家庭农场,种植户段世贵瞄准文创葫芦产业,把原本种葡萄的阳光棚改造成了“葫芦园”,十余种造型别致的文创葫芦正在大棚里完成“定型”,这些带着“福禄”寓意的文创葫芦,不仅价格贵、收益高,更让乡村特色种植有了新方向。 走进阳光大棚,满眼都是挂在藤蔓上的青皮葫芦——有的弯出流畅弧度,有的呈独特坨形,种植户段世贵正仔细检查葫芦的塑型状态。不同于露天种植的普通葫芦,这里的每个精品葫芦都要经历“量身定制”的塑造过程。一次偶然的机会,段世贵看到文创葫芦的市场潜力后,一头扎进文玩葫芦的特色种植里。从品种筛选到手工塑型,从光泽到硬度,甚至手感、质感都有学问,每个环节都追求精细。
文创葫芦不同品种对应不同塑型标准,需顺应葫芦基因特性调整塑造方式,即便如此,10个葫芦里也只有3、4个能“塑形成功”,段世贵告诉记者,根据用途,小的做成手把件,大号葫芦则可成为摆件,现在整个葫芦园子里种有“三庭”“蚂蚁”“八宝”“本捻”“苹果”等10余种市场欢迎的精品葫芦品种。 文创葫芦的价值,既在前期塑形的优美形态,更在后期精深加工。葫芦成熟采摘后,经刊刻烙画、针刺、压花、浮透雕等技法雕琢,融入 “福禄” 吉祥寓意,兼具艺术观赏性与收藏价值。当地葫芦园在保障前期塑形葫芦销售基础上,计划进一步推进精深加工,通过扩规模、优品种延伸产业链,深挖传统文化元素,带动村民参与文创葫芦产业增收致富。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今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