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下第一根桩到月产千台 从“零”开始到产品远销十余国 徐州盛均能源有限公司只用了不到一年半时间 2024年3月,徐州盛均能源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破土动工;同年12月,首台电动叉车下线;到如今,实现月产能突破1000台,产品覆盖欧美、东南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这一连串数字,勾勒出一家新生企业的成长曲线,也折射出丰县制造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澎湃动能。近日,记者来到丰县经济开发区,探访这家新能源装备领域新锐企业,探寻其“高速度”成长的密码。 步入厂区,六栋厂房整齐排列。成品库内,电动平衡重叉车、搬运车、堆垛车及配套锂电池依次排布,静待发运。 “我们的搬运车优化电能通讯,可远程监测故障;电压升级后动力更足,一体成型货叉显著增强强度与防变形能力,进口聚氨酯轮子防水性大幅提升;搭配免维护电池,全寿命周期仅需充电即可。”搬运车技术负责人吴宽指着一辆刚下线的新车介绍。实测显示,该系列车型可灵活适配窄巷道、大型物流中心等多场景。“客户要的不是单台设备,而是高效、低耗整体解决方案。”副总经理王卓说。 除了仓储设备,配套锂电池项目是盛均能源另一大增长亮点。依托BMS电池管理系统,用户打开小程序即可查看电量、远程控制。目前锂电池板块已批量配套三轮车、观光车、非道路车辆,订单排至年底。 产能与市场的双重突破,是盛均能源新质化发展的鲜明标签。 今年以来,公司不断调整产线、优化工序,稳稳实现高效产能输出。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和技术实力,核心产品成功出海,平衡重叉车、搬运车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相较于燃油叉车,电动叉车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我们的产品能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持续的技术打磨。” 王卓说道。 面向未来,盛均能源的规划清晰明确,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布局非道路车辆AGV无人驾驶……依托强大的自研能力,在硬件与软件上不断突破,盛均能源正朝着助力新能源转型的目标稳步前行。 从“零”到“千”,盛均能源用18个月跑出了“丰县速度”;从“千”到“万”,这家新能源装备企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今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