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论坛

查看: 1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杂谈] 井口出木,牧鞭聚牛:丰县牛聚寺传奇

[复制链接]

4万

回帖

3万

威望

6万

贡献

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900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9 09: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井口出木,牧鞭聚牛:丰县牛聚寺传奇

清康熙年间,丰县大沙河畔的李寨一带,芦苇丛生,少有人烟。一日,一位身着灰布僧袍、肩挎破旧行囊的云游僧人踏岸而来,他望着河畔空旷的土地,忽驻足合十,口中默念:“此处当有梵音,渡一方百姓。”

僧人决意在此建寺,却不化银两,只向周边村落求讨木材与石料。村民们见他面善,又听闻是为修寺积德,纷纷慷慨相赠。可令人诧异的是,僧人接过木料、石块,竟转身便投入村旁的荷塘,看着木料在水中沉浮、石块沉入塘底,村民们虽满心疑惑,却也未多追问。这般日复一日,春去秋来,三年时光转瞬即逝,荷塘里丢满了建寺的材料,僧人却似毫无动工之意。

第四年开春,僧人终于召集了村里的木匠与石匠,指着寺址中央说:“劳烦诸位在此掘一口井,深二丈四尺六寸即可。”工匠们虽不解其意,仍依言动工。待井壁砌好、井水充盈,僧人走到井边,对众人笑道:“诸位要什么建材,只管对井口说便是。”

石匠王二最先不信,试探着朝井口喊道:“若真有灵,便给我三条方石!”话音刚落,井水突然“咕嘟咕嘟”翻涌,水花四溅间,三条打磨规整的方石竟顺着井口缓缓浮起,稳稳落在井台之上。众人惊得目瞪口呆,木匠连忙上前,对着井口喊要十根横梁木,转瞬之间,十根笔直的原木便从井中冒了出来。这下,村民们再也无半分怀疑,都说僧人是得道高僧,连天地都愿相助。此后,工匠们按需向井口“求”料,砖瓦、木料、石料源源不断地从井中涌出,不到半年,一座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寺庙便拔地而起,殿内佛像庄严,香火初燃时,连河畔的芦苇都似染上了禅意。

寺庙落成后,却一直未定名。直到那年盛夏,一件奇事让寺名传遍了丰县。

村里有个叫栓柱的放牛娃,替财主家放着二十多头黄牛。一日午后,他赶着牛群在寺旁的草地上吃草,忽然从芦苇丛里窜出一只吊睛白额虎,牛群受惊,四散奔逃,转眼便消失在荒野之中。栓柱吓得魂飞魄散,坐在地上大哭——财主心狠,丢了牛定要他抵命,可他一贫如洗,哪有能力赔偿?

村民们围着栓柱唉声叹气,有人提议:“不如去求寺里的高僧想想办法?”栓柱抹着眼泪,跌跌撞撞跑向寺庙。僧人听闻此事,却无半分焦急,只从栓柱手中接过放牛鞭,走到寺前的空地上,将鞭子往土里一插,闭上双眼,口中念念有词。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远处的土路上忽然传来“哞哞”的牛叫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先前逃走的黄牛正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从河东岸的田埂上奔来,有的从河西边的树林里钻出,一头接一头,乖乖地聚在放牛鞭周围,低头啃食着青草,仿佛从未受惊逃窜过。

栓柱又惊又喜,对着僧人连连磕头。村民们也纷纷赞叹:“高僧真是神通广大,竟能让跑散的牛群重新聚在一起!这寺庙不如就叫‘牛聚寺’,既合了今日之事,也让大伙记着高僧的恩情!”

僧人闻言,笑着点头应允。此后,牛聚寺的名声越传越广,前来烧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久而久之,不少人搬到寺庙附近定居,渐渐形成了村落,人们便称其为“牛聚寺村”。

如今,大沙河畔的风依旧吹拂着,牛聚寺的传说也伴着河水的流淌,一代代流传下来。那口曾涌出建材的井、那根曾聚拢牛群的鞭,虽早已没了踪迹,却成了丰县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诉说着一段关于慈悲与奇迹的往事。
井口出木,牧鞭聚牛:丰县牛聚寺传奇
井口出木,牧鞭聚牛:丰县牛聚寺传奇
井口出木,牧鞭聚牛:丰县牛聚寺传奇
井口出木,牧鞭聚牛:丰县牛聚寺传奇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21

回帖

179

威望

26

贡献

贵人

积分
179
推荐
发表于 2025-9-9 09:5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感谢分享,为楼主点赞

273

回帖

1076

威望

288

贡献

小有成就

Rank: 8Rank: 8

积分
1076
推荐
发表于 2025-9-9 12:3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了解到了历史故事 感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