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国的铜带钩遇上好奇的小眼神,当修复玉猪的“魔法”在指尖流转,当田野考古的小铲子挖出“千年秘密”——丰县博物馆的虚拟考古体验,正在让文物“活”起来,让小朋友们秒变“小考古学家”!
文物展馆:一眼撞进战国的烟火气
来到虚拟考古屏幕前,战国的风仿佛从屏幕里吹了出来。 战国铜带钩静静卧在展柜中,弯弯的钩身刻着细密的云纹,像极了古人束腰时不经意露出的精致小心思。这可是两千多年前的“皮带扣”,藏着古人的时尚密码。 不远处的竹节青铜剑更让人挪不开眼。剑身上一节节的竹节纹路清晰可见,虽没有实战剑的锋利,却透着一股文人佩剑的儒雅。小朋友们踮着脚盯着屏幕,小手在空气中比划着拔剑的姿势,仿佛自己也成了仗剑走天涯的小侠客。
“玉猪的耳朵有点缺角,谁来补补?”修复台前,小朋友们的眼睛亮得像星
在虚拟修复区,孩子们化身“文物医生”,小心翼翼地给玉猪“打补丁”。屏幕上的玉猪胖乎乎、圆滚滚,缺了块的地方在小朋友的操作下慢慢变得光滑,仿佛能感受到它曾经被古人捧在手心的温度。还有锈迹斑斑的青铜行灯和雕着山峦的博山炉,孩子们用虚拟工具一点点清理锈迹、拼接碎片。当完整的行灯亮起暖光,当博山炉“飘”出袅袅“香气”,小家伙们忍不住拍手:“我把文物修好啦!” 田野考古:小铲子一挖,挖出“大发现” 穿上虚拟的考古马甲,背上小考古学家工具包,坐上“田野考古车”,孩子们瞬间进入“发掘模式”。小刷子轻轻扫开浮土,小铲子慢慢拨开石块,当一件“文物”的边角露出时,惊叹声在大厅里此起彼伏。
最让人兴奋的,还真是田野考古体验区!您听!“老师!我挖到了一个玉猪!”“快看,这是不是和展馆里的一样?”小朋友们蹲在“探方”前,眼神里的专注和好奇,和真正的考古学家别无二致。原来,考古不只是“挖泥巴”,更是和历史对话的魔法呀! 走出虚拟考古区,孩子们的小脸上还挂着意犹未尽的红晕。在丰县博物馆,文物不再是玻璃柜里冷冰冰的展品,而是能触摸、能修复、能“挖”出来的老朋友。 下次,带上你家的“小好奇”来这儿,让他们用眼睛发现历史,用小手触摸时光吧——毕竟,每个孩子心里,都藏着一个探索世界的小考古学家哟。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丰县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