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孩子们的安全问题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在王沟镇,一场别开生面的 “平安课” 正在热闹进行——王沟镇中心小学联合南京工程学院实践团、中志协救援队、当地交警中队及镇关工委,将防溺水、应急救援、交通安全等知识打包成 “安全大礼包”,为孩子们的暑假系紧 “安全带”。 “小朋友们,谁知道‘防溺水六不准’是什么?”南京工程学院“桑梓情・雏鹰梦”实践团的大学生们一开课,就用互动问答点燃了课堂气氛。这支团队已连续十二年暑期走进王沟镇,今年他们结合真实案例,用情景剧、动画短片等生动形式,将防溺水知识讲得深入浅出。 “发现有人溺水,要第一时间喊大人帮忙,绝对不能自己下水!” 大学生袁许凯拿起救生圈模型,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正确抛掷救援工具。“每年暑期,溺水都是青少年安全的头号威胁。”他说,“能用专业知识为家乡孩子的安全出份力,既践行了社会责任,也让我们的暑期实践更有意义。” “按压深度要达到5厘米,每分钟至少100次……”中志协救援队的队员们跪在模拟人旁,一步步演示心肺复苏的标准动作。孩子们围成一圈,睁大眼睛认真学习,随后轮流上前实操,在专业指导下体验“救命动作”。 “虽然按压有点累,但老师说这可能救人性命,我一定要记牢!”王沟镇中心小学学生王若菡练得满头大汗,却依然兴致勃勃。她告诉记者,这堂 “平安课” 让她收获满满:“不仅记住了不能私自下水,还学会了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帮助别人。” 王沟镇交警中队的民警则带来了 “交通安全警示课”。针对暑期高发的“炸街车”、非法改装车辆等隐患,民警用本地案例提醒孩子们:“远离违规车辆,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过马路时‘一停二看三通过’,让安全成为暑假出行的第一准则。” “从孩子们的反馈来看,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都有了明显提升。”王沟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王彩丽说,学校计划将防溺水、应急救援等课程常态化,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实践演练,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形成“家校社”共育的安全防护合力。 从大学生实践团的十二年坚守,到专业救援力量的“沉浸式”教学,再到交警、关工委的多方联动,王沟镇的这场暑期安全课,正是基层织密青少年安全防护网的生动缩影,在这个夏天,各方力量携手筑牢的 “防护墙”,正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平安天地,让暑假的快乐与安全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