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师寨镇小韩村的田间地头热闹非凡。500亩早熟糯玉米迎来丰收,翠绿的玉米秆间挂满饱满的果穗,种植户们趁着清晨凉意穿梭忙碌,采摘、搬运、装车……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你看看这玉米,吃起来是又甜又糯!”种植户李和平拿起刚摘下的玉米剥开,圆润饱满的籽粒像珍珠般晶莹,咬一口满是香甜。他种的“花糯676”是专为徐州地区“量身定制”的品种,30%甜+70%糯的黄金配比,口感远超普通玉米。 更让农户开心的是收益:“这品种亩产3000斤,比普通玉米一亩多赚七八百块!”李和平算起账来笑容满面,“品质好、产量高,还抗病虫害,收成都不用愁。” 好玉米不愁卖。得益于“订单农业”模式,江浙沪的收购商早早来地头蹲点,刚摘下的玉米直接装车运走。“根本不用跑市场,现成的订单等着,收完就变现。”李和平说,这种“种得好+卖得好”的模式,让土地里的收成稳稳变成了口袋里的增收。不仅如此,玉米种植还带火了周边就业。从播种到采摘,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都能来干活,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村集体收益也跟着涨。 “收完这茬,马上接着种第二季!”李和平指着空出来的地块说,通过错峰种植,一年能收两季玉米,土地利用率翻了倍。这种“让土地不闲着”的巧办法,让每亩地的效益再上一个台阶。 近年来,师寨镇靠着科学选种、规范种植,把普通农田变成了“聚宝盆”。早熟糯玉米这样的特色产业,不仅鼓了农户的腰包,更成了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看来,选对路子种庄稼,土地真能种出“金疙瘩”!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今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