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论坛

查看: 161|回复: 5

[生活杂谈] 李家包子:丰县北关的味觉地标

  [复制链接]

4万

回帖

3万

威望

6万

贡献

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69
QQ
发表于 2025-7-6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李家包子:丰县北关的味觉地标


  微信图片_2025-07-06_203253_069.jpg


在丰县北关,有一抹烟火缭绕的味觉记忆,叫李家包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悠悠岁月里走来,它像一位沉默却亲切的老友,守着老城的街巷,用羊肉细粉大葱调制的鲜香,慰藉着一代又一代丰县人的胃与心。

 

初遇:味蕾的惊鸿一瞥


  微信图片_2025-07-06_203248_492.jpg


八十年代初,丰县二中的校园里,青春正蓬勃生长,而校外不远处的北关李家包子,已悄然成为学子们口中的美味谈资。那时的我,初尝这滋味,便被狠狠俘获。羊肉细粉大葱馅的包子,面皮松软却不失韧性,仿佛是师傅掌心揉出的温柔。咬开面皮,羊肉的鲜、细粉的糯、大葱的爽利,在口腔里奏响奇妙的和弦。热油激发出的香气,顺着鼻腔直抵心肺,几个包子下肚,浑身都暖烘烘的。再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咸香的茶汤裹挟着碎末、果仁,与包子的鲜美交织,区区几文钱,换来的是能把人幸福晕了的饱腹感。

 

烟火:弟兄俩的包子江湖


  微信图片_2025-07-06_203229_082.jpg


最初,北关的李家包子是两家铺子,传闻是弟兄俩各立门户。这让我想起老北京胡同里的酱肘子铺,兄弟分家,风味却一脉相承。两家包子铺,像一对孪生兄弟,守着北关的街角,用几乎一样的馅料、相似的手艺,喂养着北关人的日常。清晨,第一笼包子出炉的热气还没散尽,熟客们就循着味儿来了。有人爱坐在简陋的桌边,就着油茶或者白粥“呼呼”往嘴里送包子;有人习惯打包带走,油纸包着的包子,一路把香气播撒在北关的路上。那时的北关,因这两家包子铺,多了几分烟火腾腾的热闹,那是属于小城的市井气,踏实又亲切。

 

变迁: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离散


  微信图片_2025-07-06_203217_661.jpg


时代的车轮轰隆隆碾过,禁止电三轮进城的规定,像一道无形的墙,隔开了一些人与北关包子铺的日常。我也像许多人一样,没事便少了进城的由头,即使进城,也难再绕到包子铺门口。城市在变,北关的街巷店铺在变,包子铺的命运,也在时代的浪潮里浮沉。再遇时,南面的铺子已改换门庭,或迁徙他处,只剩北边的那家,还在原地倔强坚守。


  微信图片_2025-07-06_203224_852.jpg


那天进城,特意绕到北关,熟悉的包子铺招牌映入眼帘时,往昔的记忆瞬间涌来。还未到饭点,店里却已坐了不少人。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慢慢嚼着包子,眼神里是对旧味的执着;有穿着校服的少年,狼吞虎咽,复刻着我们当年的模样。蒸笼升腾的热气后,师傅的脸有些模糊,但手上的动作依旧娴熟,擀皮、包馅、上笼,仿佛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只为留住这一口老味道。

 

滋味:藏在褶皱里的小城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7-06_203233_182.jpg


李家包子的滋味,早已不是简单的羊肉细粉大葱所能概括。它藏着丰县北关的岁月密码,每一道褶皱里,都裹着小城的人情冷暖。那些年,弟兄俩的包子铺前,有人在这里谈生意,几句寒暄后,包子就着茶水,说不定就敲定了一桩买卖;有人在这里送别,最后一口包子的余温还在,挥手间,是对远方的期许与牵挂;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北关人,把这里当作“食堂”,用包子开启忙碌的一天,或结束辛劳的半日。


  微信图片_2025-07-06_203244_701.jpg


如今,南边的铺子虽已不在,但北边的坚守,让这缕烟火得以延续。它像一根味觉的线,串起丰县人的集体记忆。外地的游子归乡,总会特意拐到北关,咬一口李家包子,听听老板熟悉的吆喝,瞬间便与故乡接上了轨。这包子,是故乡的味觉坐标,无论走多远,只要想起这滋味,丰县北关的模样,就会在心底清晰起来。

 

传承:老味道里的新希望


  微信图片_2025-07-06_203237_244.jpg


在时代的变迁中,李家包子也在悄然适应。或许不再有弟兄俩对台的热闹,但坚守的那家铺子,也在尝试新的经营。扫码支付的牌子挂了起来,外卖的单子偶尔也会响起,可不变的,是包子的馅料、师傅的手艺,还有那股子扎根北关的执着。


  微信图片_2025-07-06_203241_045.jpg


看着店里穿梭的身影,我忽然明白,李家包子早已不是简单的吃食,它是丰县北关的文化符号,是小城人对传统滋味的坚守与眷恋。无论城市如何扩张,新的美食如何层出不穷,这一口羊肉细粉大葱馅的包子,永远会在北关的街角,守着老客,盼着新客,把丰县人的味觉记忆,一代一代传下去。


微信图片_2025-07-06_203257_693.jpg

 

暮色渐浓时,我捧着打包的包子离开北关。晚风里,包子的香气依旧熟悉。这一路,从青春到中年,李家包子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丰县北关的变迁。它是舌尖上的乡愁,是时光里的锚点,只要它还在,丰县北关的烟火,就永远不会熄灭,那些关于老味道、旧时光的故事,就会一直讲下去,讲到岁月深处,讲到每个丰县人的心底 。


开朗乐观,笑迎每一天!

1万

回帖

2万

威望

1万

贡献

贵人

积分
24455
发表于 2025-7-6 2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题丰县北关李家包子铺

二中旧忆总牵肠,北阙包子味最香。
双铺昔年同映月,独炉今日自擎光。
羊脂粉糯葱含翠,汤暖笼腾客满堂。
廿载风云多变幻,一笼烟火守沧桑。

5183

回帖

1万

威望

5456

贡献

贵人

积分
12310
发表于 2025-7-6 2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李家包子忆旧

二中岁月记犹深,北阙笼香入梦频。
廿载风云双铺改,一笼烟火暖人心。

1250

回帖

4704

威望

1269

贡献

贵人

积分
4704
发表于 2025-7-6 2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北关李家包子感怀

旧忆北关旁,包子岁月长。
双铺承晨暮,单炉续暖香。
羊葱融粉糯,汤沸伴人忙。
廿载光阴逝,温情未改章。

4万

回帖

3万

威望

6万

贡献

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69
QQ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21: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题丰县北关李家包子铺

二中旧忆总牵肠,北阙包子味最香。
双铺昔年同映月,独炉今日自擎光。
羊脂粉糯葱含翠,汤暖笼腾客满堂。
卌载风云多变幻,一笼烟火守沧桑。

4万

回帖

3万

威望

6万

贡献

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69
QQ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21: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北关包子铺的褶皱

八十年代的晨雾里
蒸笼腾起白雾的指纹
羊肉裹着细粉、大葱
在面皮下发酵成乡愁的形状

弟兄俩的擀面杖
敲出相同的韵律
两家铺子 两个月亮
照亮同一条包子铺街的黄昏

三轮车铃铛声渐渐褪色
禁行令撕去半幅地图
我绕过新砌的斑马线
望见北边铺子的灯还亮着

未到饭点 蒸笼已冒烟
白发人咬开四十年前的香气
校服少年吞咽着我们的旧时光
面皮褶皱里 藏着丰县的年轮

南铺的招牌换了新漆
而北铺的炉火仍在续写
用同样的馅料 同样的手温
缝合被时光割裂的味觉契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