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里的牡丹绮梦——记徐州至洛阳神州牡丹园赏花之旅
一、启程:风沙中的奔赴
四月十三日清晨五点,徐州银座商场外的停车场尚未从夜色中完全苏醒。五十余名游客裹着防风外套,行李箱滚轮在地面划出细碎声响,为这场与牡丹的约会奏响前奏。导游小孟高举彭城赏花团的旗帜,橘红色的绸布在风沙中猎猎作响,像一簇倔强的火苗。
天气预报里的浮尘预警并未浇灭众人的热情。大巴车驶上连霍高速时,车窗外的天色泛着浑浊的黄,杨树新抽的嫩芽在风中疯狂摇曳。洛阳那边也有风沙吗?前排的王阿姨攥着保温杯发问,后座的摄影爱好者老蒋举起单反笑道:正好拍朦胧意境,牡丹仙子在云雾里才更仙呢!车厢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驱散了些许旅途的困倦。
二、初遇:唐风园门里的惊艳
午后一点,大巴车缓缓驶入洛阳东郊。隔着车窗,盛唐风格的朱红门楼刺破黄沙——神州牡丹园五个鎏金大字在风中闪烁。导游介绍说这是仿造唐代应天门形制建造的,飞檐斗拱间仿佛还能听见千年前的驼铃。游客们鱼贯下车,风沙灌进衣领的瞬间,所有人都被扑面而来的花香震住了——那是混合着泥土腥气的馥郁,像陈酿的牡丹酒,在浑浊的空气里酿出清甜。
穿过月洞门,眼前突然铺开一片花海。四百余亩牡丹田顺着地势起伏,姚黄、魏紫、豆绿、赵粉……1021个品种在风沙中舒展花瓣。打头阵的是几株百年牡丹王,虬曲的枝干上缀满碗口大的花朵,花瓣边缘被风沙磨出金边,反倒添了几分沧桑之美。退休教师陈叔架起三脚架感叹:这哪是花,分明是活的历史!
三、探幽:园林深处的宝藏
循着牡丹石铺就的小径前行,百米国粹长廊横亘眼前。唐三彩烧制的牡丹壁画在风沙中泛着温润的釉光,匠人用七种釉色还原了唯有牡丹真国色的神韵。壁画旁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牡丹栽培史,从隋炀帝在西苑引种牡丹,到武则天催花上苑的传说,游客们驻足聆听,连呼涨知识。
国韵阁内,三米高的欧阳修汉白玉雕像令人屏息。这位写下《洛阳牡丹记》的文豪,此刻正凝视着窗外盛放的醉翁之意牡丹。讲解员介绍说这是园方根据古籍记载培育的新品种,淡紫色花瓣上晕染着鹅黄,恰似醉后微醺的面颊。游客们争相与文豪合影,不知谁喊了句欧阳公,您笔下的牡丹更艳啦!,惹得满堂大笑。
四、沉醉:花海中的百态人生
牡丹休闲区的唐风水榭里,风沙被九曲回廊滤成轻柔的絮语。唐装演员们踩着鼓点跳起《霓裳羽衣》,水袖掠过盛开的二乔牡丹,粉白双色花瓣与绯色罗裙相映成趣。退休舞蹈队的阿姨们看得技痒,在廊下即兴来了段广场舞,红丝巾与牡丹争艳,引得游客纷纷录像。
商品区内,牡丹瓷、牡丹花茶、牡丹精油琳琅满目。徐州的李女士一口气买下十盒牡丹酥:带回去给孙子当伴手礼,就说这是会开花的点心!花匠老周蹲在牡丹盆景前挪不开眼,反复摩挲着一盆海黄嫁接苗:这技术绝了,回去我也试试!
五、归途:带走一城春色
夕阳西下时,风沙渐弱,晚霞给牡丹镀上琥珀色的光。游客们恋恋不舍地走向大巴车,有人抱着新买的牡丹画轴,有人手机里存满了花瓣特写,更有细心的游客收集了几片完整的牡丹花瓣,说是要做成书签。
返程路上,导游组织起牡丹诗词大会。从刘禹锡的花开时节动京城到舒婷的牡丹在远方喊我,车厢里此起彼伏的吟诵声中,老张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你们看,这张青龙卧墨池花瓣上沾着沙粒,倒像撒了金粉的水墨画! 夜色笼罩彭城时,大巴车缓缓驶入银座停车场。五十余人带着满身花香四散而去,带走的不仅是牡丹饼和明信片,更是一段在风沙中绽放的绮梦。或许明日清晨,他们的朋友圈里将开满洛阳的春色,而那些在浮尘中依然骄傲盛开的牡丹,早已把唯有牡丹真国色的坚韧,种进了每个旅人的心里。
这场与风沙共舞的赏花之旅,终究成就了比晴空下更难忘的记忆——原来最美的风景,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时刻,而是当风雨袭来时,依然能与美好撞个满怀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