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论坛

查看: 1047|回复: 10

[生活杂谈] 隔屏对话(随笔)

  [复制链接]

4万

回帖

3万

威望

6万

贡献

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778
QQ
发表于 2025-2-19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隔屏对话(随笔)

作者:王志强

大汉天子俩故乡,丰生沛养汉刘邦。因为汉高祖刘邦的缘故,丰沛自古一家亲,官称老表。丰县的皇上,沛县的娘娘。这也是古话,单县人认为吕文老夫子是从单县搬到沛县的,大汉朝的皇后吕雉应该是单县人,这也无可厚非。有人说传说不足为信,史书也不可能事无巨细一概记录在案。但是时间过去两千多年了,我们相信谁?只能相信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史书记载的是正史,民间传说的是野史。不论野史还是正史,从时间上推论,前人总比后人更贴近历史真实。正史也有谬种流传,就像《史记》记载丰县“龙雾桥”一样。司马公说: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是作者的认知问题,因为当时科技不发达,大家不理解海市蜃楼的成因,不知道光折射可以出现幻象。神龙或许就是龙卷风搅起的幻象,不可能真有天龙下凡。古人言之凿凿,笃信刘邦是真龙天子。传说能够流传千古,自然有着合理的因素在里面,比如说“趣味”和“期望”统治者出于“愚民御官”的需要,把自己的身份弄得高贵神秘,彰显“君权神授”和一般老百姓拉开一个高不可攀的距离,让“乱臣贼子”不敢轻易觊觎“真龙天子”的江山社稷。


IMG_1577.jpg


春节过后,朋友在酒桌上转给我一个小视频,博主是沛县人,讲述古时候丰沛县的关系问题。我仔细看了一遍,也有一点小感慨,在此分享一下。

沛县博主承认刘邦是丰县人,说丰县是刘邦的第一故乡,沛县是第二故乡,沛郡是汉朝之后设立的,秦朝时期叫四川(泗水)郡。我赞同博主的说法,还在长篇小说《丰生沛养汉刘邦》和《布衣天子汉刘邦》中阐述过类似的主张,认为丰县是刘邦的生理故乡(生身之地、圣诞之乡)沛县是刘邦的心里故乡(发迹之地、龙兴之乡)


微信图片_20250219091646.jpg


大文豪苏东坡说过: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哪儿过的舒心惬意,就可以把哪儿当成故乡。但是生理故乡不能更改,祖居之地没法变更。第二故乡可以迁移,心理故乡可以变更,刘邦后来就把京都长安和京畿之地新建的“新丰县”当成了故乡。

看过视频之后,我觉得博主是个才华横溢的伙计。我认识很多沛县作家,他们和丰县老乡一样,秉承了醇厚质朴的民风,心地善良、热情好客,而且很有涵养,十分谦虚。总而言之,就是处处透着“温良恭俭让”让人觉得亲切舒坦。博主学识渊博、口若悬河,而且声情并茂,确实有演说家的风范。博主说话的口吻不怎么亲民,有教人“怎么做”的意思。能者为师,传播知识文化应该为人称道。我认识沛县的丁柯老师、白丁老师、宋传恩老师、谭大海老师、刘学安老师、王洪震老师、吴宝民老师、黑马老师、徐慧老师,还有周神松老师和倪志锋教授。他们都是文坛大家,都是谦谦君子,一身儒雅之气,很有亲和力。让人看到了就想搂抱,不论有没有酒菜,都忍不住想咬开酒瓶剋两口。


微信图片_20250219091651.jpg


博主先入为主,说如果你讲理就听他讲,不讲理就不要听。言外之意是啥?很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不信他的话就是不讲道理。圣人云“和而不同”允许不同的意见发声。说错了也无妨,说出道理修正就是了。预设一个“不信就是不讲理”的前提,怎么和谐友好地交流?

博主调侃丰县作家,说丰县号称作家的人在哪儿瞎讲,误导听众。我不知道你是哪一级的作家,称得上作家应该是省级作家,你的作协证是省级、市级还是你们县里的?我是省作协会员、国家行业系统作协会员,干一辈子宣传了。言下之意丰县讲刘邦的作家最多是省级作家,可能连省级作家都不是。这就有失偏颇了,不是学术交流的态度。俗话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百户之邑必有俊杰”丰县经济欠发达,人口却很密集。全县120多万人口,也出过赵本夫老师那样的顶级作家。搞宣传是文化人,应该知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春雨润物细无声,风清气正杨帆行”寓教于乐,让大家轻松愉快地接受你的理念。而不是居高临下,强迫大家无条件服从。


IMG_7106.jpg


我有证明自己是作家的证件,也符合博主界定“作家”的标准要求。作家不是万能的,谁都不能全知全能。我不认为自己的水平比专业人士高,史学家不入作家协会,不好类比。有人专门研究历史文化,不搞文学创作,也不加入作协。有人文学造诣深厚,不图名利,不加入作家协会,同样不能证明他们水平低下。古话说:欲知朝中事,乡间问野人。很多高人遁世化外,所以深山老林也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他们是布衣卿相,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用不着拿什么证件证明自己的学识。韩愈老夫子在《师说》中阐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学过欧阳修著的《卖油翁》他把铜钱覆盖到葫芦口上,往里面倒油,灌满葫芦而铜钱不湿。大家交口称赞,他却谦逊地说:无他,手熟耳。

丰沛县有很多文化学者和作家都在讲述刘邦的故事,包括区区在下。现在大家都有一种共识,就是刘邦是丰沛两县人民的老乡,是华夏民族的大汉天子。两县学者应该联手挖掘整理汉文化,利用好汉代国学文化的资源,把丰沛县的文旅蛋糕做大,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争论。前一段时间,丰县人不讲刘邦在沛县的事情,沛县人不说刘邦在丰县的传说。这样格局就小了,胸怀不大,目光也很短浅,不利于两县文旅事业的发展。任何争抢刘邦的对立行为都是短视行为,一争高下、诋毁对方的声音是不和谐的音符。丰沛两地的文化学者要连起手来,传播正能量,弘扬两汉文化,向外地朋友推介丰沛两县,展示丰沛两地人民的深厚友谊和高风亮节。

公元前195年,刘邦平息英布叛乱返回长安,在沛县驻足喝酒,唱响了千古绝唱《大风歌》离开沛县就去了丰县,在丰县“文祖(仓颉)庙”接见了他二叔刘瑞和丰县三老,后来“文祖庙”改成了“邀帝庙”形成了一个村落。当时从沛县去长安,丰县是必经之地。刘邦当亭长的时候,率领囚徒去骊山给秦始皇修陵墓,也路过丰县。在丰西泽喝酒纵徒,斩蛇起义。

刘邦因为雍齿背叛、他大嫂戗锅不给饭吃、他父亲嫌他不务稼穑,不如二哥刘仲有出息,对丰县有心结。所以先封沛县为汤沐邑,刘邦说:朕自沛公以诛暴秦,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所与。

沛县三老起身走近皇帝身边,小声对皇帝说:陛下也该封丰县为汤沐邑。他们明白,沛县只是皇帝发迹的“龙兴之地”不是皇帝出生的“圣诞之乡”丰沛一家亲,不能叫圣上厚此薄彼。原话: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由此可见,丰沛两地人民的友情真挚而久远,古人的格调境界非常之高。

刘邦来到丰县后,看到了年迈的二叔刘瑞,想起了本家兄弟刘贾为了保卫大汉江山战死在沙场。还有一同在马公书院读书的丰县老乡纪信,在荥阳为了救圣驾脱险,冒充汉王桃代李僵,被项羽烧死了。灵魂受到触动,心里十分感动,马上封丰县为汤沐邑,跟沛县一样。原话: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特为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后来老父亲刘煓承认刘邦比他二哥本事大,刘家大嫂向小叔子认错,说自己有眼无珠,要把眼睛抠下来当泡泡踩。刘邦的心结解开了,封老父亲为太上皇,封大哥家的侄子刘信为羹颉侯,封他最讨厌的雍齿为什邡侯。

主播说丰邑离沛县近,就归沛县管,这是不对的。中国周边的邻国跟咱们陆路相连,云南就有归属两个国家的村庄。村子一劈两半,各自归属各自的国家。

博主认为丰邑是个小城,跟乡村大队一样,这也值得商榷。邑的基本释义是城市,古代指县或封地、食邑。也可以解释为首都,《书.召诰》记载: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诗.商颂.殷武》记载: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唐.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记载:臣又闻汤及盘庚,五迁其邑。典谟训诰,不以为非。《文选.张衡.东京赋》载: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墺,靡地不营。

邑也是古代侯国的称谓,《书.汤誓》载:率割夏邑。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说经八》载:邑,国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微信图片_20250219091632.jpg


古本《丰县志》记载:先有徐州后又有轩辕,唯有丰县不记年。丰县是古丰国的都城,因为没盖太庙,所以叫丰邑,而不是京都。后来丰国被宋国消灭,丰邑归宋。再后来宋国被齐楚魏灭国,丰县归属魏国。地位和规模可能缩小,丰邑从封国京城降为诸侯国的县城,也不是大队那样的乡村集镇。可以把古代的“邑”和现代的“市”联系起来,有县级市、地级市、也有直辖市,国际大都市。市本身没有大小,看它安在什么地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邑是城市,不是乡镇。

刘邦因为老父亲在皇宫里闷闷不乐,派匠人吴宽来丰县绘制图形,在长安郊区建了一座新丰县,有了“鸡犬识新丰”的佳话。刘邦并未搬走所有族人,他的二叔刘瑞就留在了丰县。刘邦也没迁祖坟,他曾祖父刘青的坟墓还在丰县。刘邦的爷爷叫刘荣,也称“丰公”去江西催债,死在了江西宁都府太华山紫龙庵。那儿是一块风水宝地,刘家把丰公留在江西,没再迁葬。刘邦的父亲太上皇刘煓活着的时候跟随儿子进京享福,病逝在新丰县,葬在陕西富平万年陵,不是迁葬过去的。即便把亲人、族人、邻里和朋友都牵走了,能否认他生活过的痕迹吗?就像现在出国的润人,他们拿到绿卡了,放弃祖国国籍了,人们还说他们是中国人。

说刘邦是秦朝人不准确,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刘邦是战国时期人,在秦朝生活过,建立了大汉朝。

笔者认为,直接说“江苏张五楼”或“江苏师寨”并无不妥,只是习惯上不这样说而已。说江苏丰县也省略了徐州,直接说“江苏师寨”把县也省略了,并无不当之处,没有硬性规定不允许。古人云:得其小者可以窥其大,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要不想了解详细地址、不寄快递,说“中国丰县、中国沛县、中国鹿楼”都没啥毛病。反过来说“张五楼江苏”不合适,说“山东张五楼”也不合适。说“江苏张五楼”可以,因为张五楼是江苏的属地。

最后再扯一下丰沛县的归属问题,丰县西周时期是周朝册封的诸侯国,叫丰国。后来丰国被宋国兼并,归属宋国,叫丰邑。再后来,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手消灭,丰县被分给了魏国,还叫丰邑。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丰邑先后隶属泗水郡、砀郡。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丰邑先后隶属沛郡、沛国、徐州、宋州等地。

金天会4(公园1122)年,丰邑更名为丰县,沿用至今。


微信图片_20230522122055(1).jpg


主播说郡相当于省政府,我查了一下“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上面有这样的解释: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36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直辖市)长兼省(市)军区司令员。不知对否,资料来自于网络。

沛县的事我了解不多,知道沛县归属过鲁国,后来鲁国被楚国打败,沛县又归属楚国。宋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到徐州、西到开封、北到曲阜、南到周口。如此说来,沛县在这个区域范围内,也应该归属过宋国,跟丰县同一国度。和现在一样,也是相亲相近的姊妹城。这是猜测,我不敢确定。

我个人了解的情况就是这样,不知是否正确,敬请各位读者老师批评指正。

2025217日初稿2025219日修改

作者简介:王志强,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群众学习之星、丰县作协名誉主席、丰县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丰县影视家协会顾问、丰县红色湖西文化研究会理事。已出版《心中大太阳》《骚动的小城》《龙须菜》《老姑娘》四部长篇小说,其中《心中的太阳》再版。参与编写《丰县志》(1978---2005)《文艺花开亮凤城》《中国蝉文化》《丰县百年文艺》等多部图书。已完成《故道战歌》《红色袁庄》《天师之祖张道陵》《丰生沛养汉刘邦》《布衣天子汉刘邦》等重大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和影视剧作品的创作。在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上发表多篇散文、小说,多次获得省市县各级奖励。

 


开朗乐观,笑迎每一天!

1117

回帖

4384

威望

1133

贡献

贵人

积分
4384
发表于 2025-2-19 09: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丰生沛养汉刘邦。

26

回帖

68

威望

46

贡献

初入丰县

Rank: 1

积分
68
发表于 2025-2-19 1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王老师说的精辟,不像沛宵小胡诌八扯乱吣,力挺王老师!!

1万

回帖

2万

威望

1万

贡献

贵人

积分
24112
发表于 2025-2-19 0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传播正能量,弘扬两汉文化。

5050

回帖

1万

威望

5318

贡献

贵人

积分
11988
发表于 2025-2-19 0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两县学者应该联手挖掘整理汉文化,利用好汉代国学文化的资源,把丰沛县的文旅蛋糕做大,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争论。赞同这个观点!

633

回帖

1891

威望

642

贡献

小有成就

Rank: 8Rank: 8

积分
1891
发表于 2025-2-19 09: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弘扬汉文化,造福家乡人民!

20

回帖

290

威望

20

贡献

搬砖工人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发表于 2025-2-19 1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希望丰沛两县的文化学者形成共识,共同传播正能量的两汉国学历史文化

19

回帖

77

威望

19

贡献

初入丰县

Rank: 1

积分
77
发表于 2025-2-19 1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赞同作者观点,给美文点赞

20

回帖

290

威望

20

贡献

搬砖工人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发表于 2025-2-19 1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沛郡沛国都不是沛县,丰沛县一直平级,互不隶属

39

回帖

945

威望

39

贡献

常住居民

Rank: 5Rank: 5

积分
945
发表于 2025-2-19 20: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传播正能量,弘扬汉文化

2万

回帖

3万

威望

2万

贡献

贵人

积分
33042
发表于 2025-2-20 1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都是中国的历史不会区别对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