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范楼镇属于以食品生产、果蔬种植、养殖生产和加工为主要功能的工贸型或农贸型城镇。规划村域位于范楼镇东南,东侧紧邻铜山区,北侧处于苏皖交界处。村域左侧紧邻县道X201,有郑集南支河穿过村域北侧。规划为徐平楼村、牛庙村、李庄村3个行政村联编,包含8个自然村,其中牛庙村为集聚提升类村庄,且计划创建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其余均为其他一般村(后李庄、王李庄、郭李庄、段庄、牛庙、宋元、徐平楼、前岔口村);共计1465户,5047人,常住人口4000人。 发展优势:交通条件优越,西邻县道X201,东、南连铜山区,区位优越。现状农业基础良好,以玉米、小麦、大蒜种植为主导,二产、三产发展有优化空间,可延伸产业链,开拓农业发展方向。制约要素:产业发展用地限制较多,当前产业以农业为主,二产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三产主要是便民零售主要集中在村道两侧,有少量的农产品交易中心,现状产业用地稍显局促,但周边限制较多,无法扩张;村内公共设施基本满足,部分村组缺乏公共娱乐空间,人居环境整治等需求迫切。 总体发展目标定位以现有农业为基础,发展育苗、种养、加工、采摘为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基地,延续传统产业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贯通发展,同时加快推进村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庄功能和居民点配套环境。产业发展策略 基于总体目标定位,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提出“一心、一廊、二轴、三片区 ”的产业空间布局。以牛庙村为核心,塑造和美乡村领头村,一村带动多村,充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和美乡村建成后,村集体收入翻番,带动就业,同时预估联动周边乡村经济增长。- 以一产为基础,二、三产为延伸,深度整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挖掘牛庙村和徐平楼村现有特色种植,发展特色农产品采摘点与农产品物流中心;以现状一产为基础,引导其发展为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高效农业种植区;并将大蒜种植、小规模小黄姜、红薯种植、蒜苗大棚种植等打造为特色农产品种植点,重点打造种植大蒜、红薯、蒜苗,加快培育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全产业链条。 按照产业空间结构规划,分为三类功能分区进行打造,分别为高效农业种植区、村庄宜居生活区和休闲游憩观光区。以点带面发展农文旅融合,以郑集南支河生态景观和南侧采摘园人文景观为核心,带动村域整体旅游发展。 1.优化发展空间布局 通过规划引导、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合理选址新增用地、完善村庄配套设施以及盘活低效用地等多管齐下的措施,充分彰显村庄的独特魅力,为村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村民的生产生活便利性。此外,巧妙利用村庄的闲置用地资源,为村庄的未来发展留足空间,赋予规划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和需求。 2.挖掘特色农文旅 挖掘特色优势与文旅产业契合点,重点推出车厘子等果园采摘、农事体验、农家乐、乡村游等休闲旅游项目,同步开发水果礼盒、伴手礼等文化周边产品,逐步达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新局面。 3.塑造村庄特色节点 村庄特色公共空间重点放在宅前、滨水空间打造,增加村庄节点,强调整体风貌引导+节点特色化设计,形成亲水、自然的特色文化空间。
4.推动乡村风貌提升 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综合整治、环境整治、生态修复,通过整治可提升村庄生态环境。通过公共空间整治美化和宅前屋后修整提升等措施,促进村庄环境提升。
本次村庄规划依据现状找准发展定位,发挥村庄资源特色,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得到了有效保护,村庄人居环境逐步提升,村庄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农民住房也得到了保障,实现了村域保护和发展的有效结合。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徐州自然资源和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