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论坛

查看: 304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杂谈] 书香蔚然

  [复制链接]

4万

回帖

3万

威望

6万

贡献

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55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书香蔚然

——读袁巍然“苏北三书”有感

图片


作者:王志强


袁巍然先生是丰县籍作家,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与袁老师谋面之前,已在《袁庄村志》中读过他的锦绣文章,算是神交同好。金秋十月,徐州市慈善总会和徐州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慈善徐州》新书发布暨征文颁奖大会,我有幸目睹了袁老师的“芳容”获赠“苏北三书”一套。所谓闻名不如见面,情况的确如此。一见面我就被巍然兄吸引,如同年轻小伙遇见心仪的姑娘一样,立马把他铭刻在心里了。

袁老师的脑门锃亮,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因为额头的青丝擅离职守,拓展了面部的空间。我猛然间恍然大悟,头发也有奉献精神,愿意牺牲自己成全脸面,让巍然兄一生顺遂。不论走到哪儿,都比别人多了一些“面子”触景生情,我的脑海里瞬间迸发一句名言:热闹的街道不长草。“苏北三书”是从聪明大脑中流淌出来的文字,一定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阅读兴趣。

第六感觉非常神奇,有时候对事物的预测十分准确。这次也一样,我翻开书本就合不上,一搭眼就被吸引了。读着读着渐入佳境,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想把书中的故事牢记在心里,也想置身书本的故事中,这或许就是共鸣吧。

好书化愚,开卷有益。肩膀上刚刚多了一副挑子,要把《袁庄村志》转化为艺术作品。巍然兄的文章里讲述了不少袁庄的故事,对我大有裨益。

古有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古人还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孔圣人在《论语》中训诫弟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是提倡大家勤学好问善于思考,通过读书去参悟大道,去发现本心。当然了,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大家不光要饱读诗书,还得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终身为之奋斗!

《大学》开宗明义,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世间三不朽的事业是立德、立功、立言,著书立说就是立言,把感人的故事和科学先进的理念流传后世。

“苏北三书”总共三卷,洋洋洒洒60余万言,描写了作者亲历亲为的生活轨迹,可以看到黄河故道地区的历史厚重和文化底蕴深邃,以及历史文化在传承中的演化和进步!

这三部书是黄河故道的历史风情画卷,囊括了黄河故道的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间杂耍、百业百工、生活起居、邻里亲友相处之道、季节农事和稼穑、花鸟鱼虫、家畜家禽、还有各种农具、器物、工具的制作使用方法,简直是一部农家工具书,是一部系统、全面“农村往事回忆录”也像是穿越时空重回旧时故地的历史再现,说是“百科全书”也不为过。

图片


第一卷《我是风筝你是线》分为五辑,第一辑《节气》第二辑《农活儿》第三辑《亲人》第四辑《邻人》第五辑《艺人》

图片


第二卷《回忆是条归乡路》分为六辑,第一辑《趣事》第二辑《印记》第三辑《食物》第四辑《把戏》第五辑《习俗》第六辑《年味》

图片


第三卷《此物醉相思》分为四辑,第一辑《动物》第二辑《植物》第三辑《风物》第四辑《池塘》

会著美文,必是能人。所谓文如其人,通过阅读可以管窥作者。

坦率地说,因为水平所限,我写不好书评。读了巍然老师的煌煌巨著,心中颇有感触,似乎有话要说。于是不揣冒昧和浅陋,随便划拉几笔。书中有《序言》和“书评”也有作者写在章节之前的“卷首语”那都是飞机上面挂暖壶,高水平(瓶)的好文章。各位老师已经全面、系统、透彻地点评了“苏北三书”感觉再说什么都多余。读过他们的文章之后,我有了李白的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是狗肚里藏不住香油,憋不住还是想说。信口开河也好,不着边际也罢。我姑妄言之,大家姑妄听之。权当是吃撑了没事干,听一个粉丝胡吹乱侃,消磨一下时间。


首先是书名起得不错,看起来亲切,而且是闻琴声而知雅意。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我是风筝你是线》一看就知道是游子离开了家乡,不论是飞多高还是走多远,总有一根无形的丝线与家乡牵连,顺着这条线索就能寻根。

《回忆是条归乡路》道出了对家乡深切的思念,还有一丝半缕的无奈。离家远、工作忙,一时回不家乡咋办?回忆家乡的生活,在梦里咀嚼家乡的味道,慰籍自己的心灵。

《此物醉相思》可见作者借物言情,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深深眷恋。这些物件能牵拉作者的神经,跟作者有很深的感情,想起来就很陶醉!

其次是语言优美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趣味。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不是华美,而是准确。没有很好的语言功底,写文章不容易出彩,没有文采的文章拖沓冗长,读起来味同嚼蜡,根本读不下去。巍然兄的语言很有趣味,原徐州市作协主席张新科老师在《序言》中写道:有的文章虽然较长,但读来让人感到津津有味,欲罢不能;有的只是千字文,却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再次是意境悠远,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作者深谙“情理意趣”的为文之道,用诙谐风趣的文笔展现黄河故道的风土人情,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化,畅想未来的幸福生活。比如说“包衣”问题,我们的包衣埋掉了、腐烂变成泥土了,我们和家乡、母亲、大地的脐带割断了吗?能割断吗?我们、我们的后辈子孙,不是还得从故乡的沃土中汲取营养吗?不还得从父母哪儿传承生命和文化吗?

一年24节气,庄稼人根据“四时八节”总结出作物的生长规律,也根据节气安排农事。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袁老师把24个节气写的美轮美奂,让万物萧杀的冬天也充满了灵性。

初冬翻过秋的最后一幅画面,以庄严肃穆的姿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拂面的冷风钻入衣袖。初冬,深秋的暮年,有着冬天的寒意,也有着秋的成熟。“荷叶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是北宋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由此可以看出初冬的成熟与金贵。

大寒小寒,杀猪过年。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民谚说“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小寒游子要思归,大寒岁末庆团圆”

进入腊月23之后,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人们进入了过年状态。沉寂已久的风荡漾起来,乡村也像一个沉睡多日的梦,从那无声无息中悠然醒来。人们开始大扫除、祭灶、炸丸子、蒸年馍、杀年猪、剁馅子、包饺子,等等。这些日子里,家家油锅翻腾,蒸汽缭绕,烟囱从早到晚冒着烟。

当旧年远去,新岁又启时,愿温柔以待,静好从容。

这是作者对冬天的描写,乡亲们阖家团圆,沉浸在幸福、祥和中享受天伦之乐,整个村子都被热油爆香了,哪儿还有寒冷?

第四点是作者感情充沛,学识渊博。文章中对古诗词、典故、谚语、物候等知识熟练掌握,熟练运用,几乎是信手掂来,还恰到好处。

文学作品注重以情感人,忌讳通篇说教,作者也做到了。写《亲人》的那几章,作者在字里行间中倾诉着对亲人的感恩、思念和良好祝愿,确系有感而发,感人至深。

在《奶奶的晚年》一文中,作者这样描述:我注视奶奶的脸颊,也许由于岁月的风霜,脸上已没有多少肌肉了。只是薄薄的一层皮肤包裹着平平的颧骨,皱纹和老年斑紧紧地堆积在一起,看起来是那样的苍老。是啊,90多岁的人了,岁月也该在脸上留下刻痕了。奶奶抚摸着我的脸喃喃自语:“你不知道我多想你......”此处省略万字也不止,奶奶暮年仍然对孙子如此牵挂,这是一种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孩子们成长起来了,老人们为了抚养孩子付出了多少心血,这不是文字可以表达清楚的。

袁庄是红色英烈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中,牺牲了八位烈士,其中就有作者的伯父袁汝翠同志。袁庄村有4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6人参加八路军,50多人参加抗日自卫队,为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袁庄的革命前辈和先烈都是英勇无畏的忠勇之士,面对危险不失民族大义,始终忠于党和人民,没有一个叛徒!

大汉朝的布衣天子汉高祖刘邦,道教创始人张道陵,都诞生在丰县这块神奇的热土上,跟作者的出生地袁庄同属一个辖区,可以相互为邻。作者隔着两千年的时空距离和古人对话,探索“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成因。丰县“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有文化的传承,也有历史的积淀。

第五点是生活气息浓郁,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比如说杀年猪、打枣、推面、榨油、看电影等,他都写的惟妙惟肖。很多农具的使用制作方法,他都耳熟能详,甚至可以绘画出图形,标识出尺寸。没亲身经历,不亲自丈量,具体细节是编造不出来的。

在《油灯》一文中,作者这样描写汽灯:汽灯的底座是个半圆形的铁壶,里面装着煤油,铁壶旁边有个小打气筒。使用汽灯时,用灯座旁边的打气筒打进气体,使煤油从铁桶的小孔中压出,喷射成雾状,化为蒸汽,再跟空气均匀混合后燃烧,使灯罩发出炽热的光亮。

汽灯没有灯芯,它的灯头就是套在灯嘴上的一个蓖麻纤维或石棉做成的纱罩。由于纱罩经过硝酸钍溶液浸泡制成,所以当纱罩遇到高温后会发出耀眼的白光。一盏汽灯可以把周围几十米的范围照的通明。当大家静下心来学习时,汽灯发出的“嗞嗞”声特别响。

等到汽灯变红冒火时,说明气不足了。此时教室里开始躁动起来,负责管理汽灯的班干部就会快步跳上课桌,摘下汽灯,打一阵气,室内又明亮起来。

说来也很奇怪,汽灯泡在没有使用之前,摸起来非常柔软且富有弹性,一旦使用过,就变得非常脆弱,不要说用不堪一击来形容,完全可以说是不堪一摸。只要轻轻触动,就会出现一个小洞,动作稍大些就有可能全部破碎,那就要重新安装。

这就让没见过汽灯的人如临灯下一样,没有生活阅历写不这么逼真。

第六点,是说作者才华横溢,既有创作能力又有创作潜力。聪明加勤奋,是成功的前提。作者自幼聪明过人、长大后聪明绝顶,又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淬火历练,百炼钢化作绕指柔,早就不怕艰难困苦了。开端好、起点高,坚持下去,一路行稳致远,大踏步向前,必定成为大器。有人说我的眼毒,看人轻易不会走眼。这一次咋样?让我们拭目以待!我在心里期待着,作者会蔚为大观,成绩斐然。

不是我光说溢美之词,实在是挑不出毛病来。硬要鸡蛋里面挑骨头、吹着浮土找裂纹的话,我觉得写鲤鱼的用途时,要加上黄河故道的“谢媒礼”黄河故道地区,感谢媒人的酒宴一定的有鲤鱼,并且强调“案板(饭桌)多长鱼多长”以示礼(鲤)重。写食物一章里,应该有袁庄村外的红(阴)柳林。红柳一年三秀,也叫三春柳。一年开三次花、发三次芽,解放前拯救过袁庄及周边村庄很多乡亲的性命,是乡亲们的救命粮。因为年龄的关系,作者出生时,袁庄的红柳林已经不存在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被忽略也在情理之中。

2024年12月11日写于凤城 2024年12月12日修改


作者简介

  王志强,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群众学习之星、丰县作协名誉主席、丰县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丰县影视家协会顾问等。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心中的太阳》《骚动的小城》《龙须菜》和《老姑娘》四部长篇小说,其中《心中的太阳》再版。参与编写《丰县志》(1978--2005)、《文艺花开亮凤城》、《中国蝉文化》、《丰县百年文艺》、《凤城酒韵》等多部图书。根据本人长篇小说《老姑娘》和相关文史资料改编红色影视作品《故道战歌》、根据《袁庄村志》改编红色小说、影视剧本《红色堡垒》。已完成重大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天师之祖张道陵》《丰生沛养汉刘邦》《布衣天子汉刘邦》及影视作品的创作。在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上发表多篇散文、小说,多次获得省市县各级奖励。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7
开朗乐观,笑迎每一天!

1万

回帖

2万

威望

1万

贡献

贵人

积分
24003
沙发
发表于 2024-12-15 22: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王老师写的文章太好了。

17

回帖

275

威望

17

贡献

搬砖工人

Rank: 3Rank: 3

积分
275
板凳
发表于 2024-12-16 12: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谢谢关注,欢迎指导转发,为家乡的作家捧场架势

17

回帖

71

威望

17

贡献

初入丰县

Rank: 1

积分
71
地板
发表于 2024-12-16 12: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书评好,被评论的文章肯定也不错

2万

回帖

3万

威望

2万

贡献

贵人

积分
32613
5
发表于 2024-12-16 13: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还真没看过这三本书来

17

回帖

275

威望

17

贡献

搬砖工人

Rank: 3Rank: 3

积分
275
6
发表于 2024-12-16 14: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让袁老师连载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