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至岁月尽头的红烛 在赣南山坳里的清平镇,日子向来如潺潺溪流,平缓而宁静。1934 年的盛夏,阳光炽热得能把石板路烤出油来,镇里却因一场婚事热闹得沸反盈天。十八岁的秀梅,身着大红嫁衣,凤冠霞帔下是一张娇羞明艳的脸庞,眉眼弯弯藏着对未来的期许;身旁二十出头的陈生,身姿挺拔,一身新衣衬出英气,眼中满是对新婚妻子的柔情蜜意。 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喜宴的酒香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在街巷间弥漫。洞房花烛夜,红烛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出暧昧的轮廓。陈生轻轻挑起秀梅的盖头,四目相对,满是缱绻。他紧紧握着秀梅的手,郑重其事:“梅,往后日子有我护着你,定不让你受半分委屈。”秀梅红着脸,把头埋进他怀里,满心甜蜜。 可这甜蜜转瞬即逝。新婚不过十日,镇里来了红军队伍,征兵的号召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陈生心潮澎湃,夜里辗转难眠,望着熟睡的秀梅,心中满是纠结。清晨曙光初现,他终是下定决心,轻摇醒秀梅,眼中泪光闪烁:“梅,部队要走,国家有难,我不能躲。等我回来,定与你好好过日子。”秀梅泪如雨下,死死拽着他衣角,满心不舍化为无声呜咽,却也知拦不住,只能哽咽着点头。 陈生走后,日子像缺了弦的琴,喑哑沉闷。起初,秀梅每日守在村口老槐树下,从晨曦到日暮,目光痴痴望着蜿蜒山路,盼那熟悉身影出现。公婆心疼,劝她:“孩子,日子还长,别苦了自个儿。”秀梅却只是摇头,帮着公婆操持家务、下田劳作,家中事无巨细打理得井井有条,似是把思念全揉进忙碌里,只等陈生归家能看到安稳日子。 流言蜚语渐起,有人劝她改嫁,说陈生怕是凶多吉少。秀梅听了,柳眉倒竖,怒目而视:“我既嫁了他,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谁再提这话,莫怪我翻脸!”她愈发寡言,唯有提及陈生,眼眸才似燃起火苗,熠熠生辉,讲起两人过往点滴,仿若陈生就在身边,从未走远。 岁月这把杀猪刀,毫不留情。公婆先后离世,临终拉着秀梅的手,气息奄奄:“闺女,是陈家拖累你,若遇着好人,别守着了……”秀梅泪湿枕巾,料理完后事,独守空荡荡的老屋,愈发形单影只。她愈发依赖门口那棵老槐树,夏日在树下乘凉做活,冬日扫开积雪,静静伫立,槐树像是她无声的伴,见证她岁岁荣枯的等待。 镇里孩子换了一批又一批,都知晓有个执拗的梅奶奶在等从未归来的陈爷爷。顽皮孩童有时会围着她讨糖吃,听她讲陈生当年英勇模样,眼中满是崇敬;大人们路过,总会带些吃食或帮忙修缮房屋,敬重这忠贞女子。逢年过节,镇长会送来慰问,秀梅总是婉拒多余照顾:“我有手有脚,能撑得住,把东西给更需要的人。” 1979 年,政策松动,有老兵归乡寻亲,秀梅满心欢喜又忐忑不安,每日守在镇口,巴巴望着每一辆驶入的车。有人劝她:“这么多年,陈生要是活着,早该来信,莫空欢喜。”秀梅不听,目光坚定:“他答应过我,定会回来。”可每次等来的都是失望,那些归来人里没有她的陈生。她身形愈发佝偻,步伐蹒跚,可那望向远方的眼神从未黯淡。 时光轰然驶入 2021 年,秀梅已是百岁高龄,政府翻修老屋,照顾起居,她成了镇上“坚守”的活招牌。一日,镇上来了群访客,为首的中年男子拿着陈旧信件与照片,满脸愧疚:“您可是秀梅奶奶?陈生是我大伯,当年他随部队南征北战,落下重伤失忆,流落在外多年,近些年才恢复记忆,可身体垮了,唯一执念就是回家找您,这是他遗物……”秀梅颤抖着手接过,泛黄照片上陈生年轻面容跃然眼前,熟悉眉眼让她泪崩。 原来,陈生战场负伤,脑部重创失忆,辗转异地被好心人家收留,浑浑噩噩几十年。偶然契机恢复往昔记忆,却已无力远行,临终前死死攥着写有“清平镇”的布条,眼神悲戚又执着。秀梅摩挲着遗物,泣不成声,那压抑了八十七年的思念决堤而出,哭声里有委屈、有眷恋,更多的是重逢的释然,哪怕只是隔着生死。 镇里为陈生补办衣冠冢,葬在村后山坡,与秀梅公婆相邻。葬礼那日,秀梅一袭素衣,坐在轮椅上,被众人推到墓前。她轻抚墓碑,喃喃自语:“生,你回来了,我等好久……”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似是陈生温柔回应。此后,秀梅常让晚辈推她来此,静静坐着,身旁空位仿佛陈生还在,两人相伴,守着这片山水,直至生命尽头,这场跨越世纪的守望,终在岁月长河里画下圆满又哀伤的句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