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丰县农村,夜晚的降临往往意味着一天的劳作已经结束,但生活的热情却并未因此消退。那时,没有繁华的夜市,没有闪烁的霓虹,更没有如今的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然而,人们却以一种最原始、最纯粹的方式,串联起了邻里之间的情感纽带——串门子。
每当夜幕降临,农家的灯火渐渐亮起,一缕缕炊烟在夜空中缓缓升起。吃过晚饭,人们便开始了他们的串门之旅。没有事先的约定,没有固定的路线,只是随心所至,走到哪家便是哪家。或坐在宽敞的院子里,或围坐在温暖的屋内,大家或喝茶,或聊天,或分享着各自的故事。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一份食物都显得尤为珍贵。然而,人们却愿意将自己家中的美食拿出来,与邻居们分享。煮好的花生、焖制的红咸菜、刚出锅的山药……这些简单的食物,在邻里间传递着温暖与关爱。它们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情感的传递和情感的交融。
孩子们也热衷于跟着大人串门。他们或是安静地坐在一旁,聆听着大人们的谈话;或是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追逐打闹。他们的笑声、欢呼声与大人们的谈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记得小时候,哥哥最爱串门了,吃一顿饭,端着饭碗能串半个村子,母亲总是唠叨他:等着刷你的碗,两顿饭的功夫也有了。每到这个时候,哥哥总是笑一声,对于母亲的责备好像没听见似的,放下碗筷就去广秋叔家里玩去了。
串门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传递。在串门的过程中,人们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分享着生活的点滴。他们或倾诉着自己的烦恼与困惑,或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让人们的心灵更加纯净美好,也让生活充满了温馨与快乐。
在串门子的年代里,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和真诚。他们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疏远彼此,反而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邻里情谊。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远亲不如近邻”的深刻含义。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那份纯真、质朴的邻里情谊却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珍惜。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个串门子的年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