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
第五批徐州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其中
丰县5人入选
第五批徐州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丰县)
项目名称 | 姓名 |
徐州(丰县)琴书 | 张先英 |
苏北(丰县)大鼓 | 黄启光 |
徐州(丰县)坠子 | 张凤兰 |
丰县琴书源于明代小曲,至清康熙年间形成自敲自唱的表演形式,以小曲述说故事,抒发感情。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成熟期,发展成为集说唱、表演、伴奏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说唱艺术,五六十年代广泛流布于县内民间。丰县琴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听众所喜闻乐见,2022年,丰县琴书入选市四批非遗保护名录。
传承人:张先英,1963年7月,出生于丰县首羡镇茌李庄村丁楼。
丰县大鼓始于清道光年间,是由丰县渔鼓衍生而成的民间说唱艺术,清末民初已在县内广为流行,民末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兴盛期。丰县大鼓是说唱并重的曲艺形式,多由单人击鼓和板演唱,伴奏乐器为短脚小鼓和月牙板。亦少有二人对唱的形式,并附以三弦伴奏。丰县大鼓以本嗓与假嗓结合行腔,先出腔后吐字,使花腔。说唱中乡土语言较多,迎合俚俗,吸引观众。2022年,丰县大鼓入选市四批非遗保护名录。
传承人:黄启光,1956年2月,出生于丰县宋楼镇黄楼村。
丰县坠子,又称坠子书,因主要伴奏乐器坠琴而得名,广泛流行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丰县坠子的前身为渔鼓坠,渔鼓坠又是由渔鼓(亦称道情)衍变而来,约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清末民初,王沟镇渔鼓坠艺人王本来、孙合生等去掉伴奏乐器渔鼓,开始用坠琴伴奏,此后渔鼓坠便在丰县改称为坠子。2009年,丰县坠子入选省二批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传承人:张凤兰,1962年8月,出生于丰县王沟镇。
糖人贡,俗称“糖贡”,是以优质白糖为原料,用木质阴刻模具注塑而成的糖塑艺术品,民间主要用作丧葬祭祀中的供品,其中大寿桃、老寿星等亦可为老年人庆寿的礼品,在丰县及周边地区流布非常广泛。2008年6月,丰县糖人贡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郭继凯,2003年到2015年跟随父亲学做糖人贡,2015年开始独立制作糖人贡。
“问心堂”正骨手法传承至今已100多年,隶属于中医骨伤科,在民间俗称“捋”。其独有的正骨手法精髓表现在手、心、正三字上,即手摸心会,心手相应,拨乱反正。突出特点为手法精准,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成为地区性罕见的正骨手法。2014年问心堂正骨手法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4月刘川被认定为问心堂正骨手法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人:刘川,男,1970年生,丰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