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魏学洢在《核舟记》中将微雕人的手艺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称奇。如今在丰县孙楼街道有一位90后小伙将微雕技艺带回家乡并开始创业,以期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他,就是丰县微雕非遗项目传承人张晨旭。走进张晨旭的工作室内,各种微雕工艺品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橱柜上。不同形态和材质的微雕作品各有特色、栩栩如生。据张晨旭介绍,他自幼跟随叔父学习木质雕刻,上了大学后开始对微雕产生兴趣。大学毕业后,张晨旭走南闯北,为了提升自己的微雕技艺在云南省内的一处深山里生活了三年。学有所得的张晨旭放弃了一线城市近五十万年薪的工作机会,返回家乡从事与微雕相关的创业与教学事业。2021年初,回到丰县的张晨旭在自己的工作室内进行免费微雕教学。“微雕作为一门手艺,看似小众实则大有市场,我进行免费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附近不便外出务工或想要学习一门手艺的人,有机会通过微雕改善自己的生活。”张晨旭表示。 (张晨旭制作的模具) “今年,在孙楼街道的支持下,我也开始了新的创业。”张晨旭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正在通过将雕刻技艺与丰县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创新丰县文创产品,并通过生产模具的形式,进行批量生产。”张晨旭希望能通过这份事业帮助到更多的人。“很多留守妇女和身体不便的人都不方便外出打工,所以我准备在前期为大伙免费培训,他们在培训完成后就可以直接加入生产中了。”张晨旭说道,“这种复刻产品相比于微雕雕刻来说更好上手,并且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很适合要照顾孩子和家庭的留守妇女。”
同时,张晨旭也在积极科普微雕产业的前景与优势,并在此过程中也收获了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创业伙伴。“之前我也不了解微雕和雕刻,后来去上了张老师的微雕课后就有了兴趣。”模具制作培训师段聪说,“在学习过程发现微雕的前景,也觉得这是一份可干的事业,便加入了这个队伍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是之前自己雕刻过的作品也需要再次细细打磨,根据不同比例重新设计稿图,我在平时制作过程中要经历十几次的失败才能最终成型。”张晨旭说道,“但我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就要做出质量高又有创新的产品。同时也希望这份事业可以帮到更多的人。”未来,张晨旭计划在培训周边居民带动就业的同时,也积极地向外招募人才共同创业,让微雕事业在丰县生根,将丰县文创产品推广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