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已有多例鹦鹉热病例报告,咳嗽、发热、肺部感染,这些症状与新冠、流感极为相似。结合近期有过活禽以及鸟类粪便接触史,通过病原体检测后,发现元凶是鹦鹉热衣原体!
又称鸟热、鸟疫,最初发现跟饲养鹦鹉有关,故名“鹦鹉热”。主要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引起,会在鸟、禽类之间传播和感染,体质稍差的市民接触带菌动物后,也会被感染。
包括带菌或发病的鸟类或家禽、含菌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所污染的环境、羽毛及尘埃,饲养的外观健康但却排菌的鹦鹉、金丝雀等鸟类等。 海鸥、鸽子、金丝雀、相思鸟、红雀、苍鹭、鸡、鸭等190余种鸟类和家禽可传播此病。
经呼吸道传播: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尘埃或气溶胶而引发感染; 经皮肤、黏膜或消化道传播:接触带菌的分泌物、排泄物引起感染; 人与人之间传播虽有报道,但较为罕见。
鹦鹉热衣原体浸入人体后,潜伏期7-15天,短者3天,最长者达45天。 人体对鹦鹉热衣原体普遍易感; 从青少年直至老年人都有病例报道,年龄在30~60岁间较多; 多发于与家禽和鸟类集市的经常接触者,或有关的职业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不一定产生免疫力,复发常见疫苗接种效果仍不理想,故对易感的健康人群尚少有效的防护手段。 起病急,突然高热可达39~40℃,可伴有恶寒战栗; 多数患者都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多发生在第3~6病日,以干咳为主,肺炎及发生率高达85%~90%; 有剧烈而弥漫性的头痛,可持续7~10天; 肌痛、咽痛及胸痛等,肌痛累及全身,尤其是躯干和四肢,严重时甚至难以独立; 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偶而有鼻出血或斑疹; 部分严重者很快发展为重症肺炎、心内膜炎、脑炎,危及生命。 养鸟爱好者要注意保持养鸟环境卫生,每日清洗鸟笼,在清洁粪便时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提倡应用“湿式作业”,清理前用水或消毒液湿润表面,以免致病微生物扩散到空气中,被吸入人体而感染;接触禽鸟或可能沾染其分泌排泄物的物品后,需用流水、肥皂彻底洗手;从事禽类售卖、宰杀等工作时应正确佩戴口罩,搞好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购买活禽时要保持距离,食用禽类时要彻底煮熟。若发现禽类出现鹦鹉热症状应立即隔离,并及时处理病禽。
若接触禽类后出现相应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江苏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