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我们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指明了方向。 现推出“乡村振兴好声音 和美城乡新实践”专栏,走进丰县乡村,发掘案例、呈现变化,多视角展现丰县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城乡画卷的过程。 为有效破解农村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农村发展动力不足难题,顺河镇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试点实施“一户一田”改革,将零散的土地重新整合,探索出一条“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道路——“一户一田”,让农民“好种田”“种好田”。
行走在顺河镇巩大庄村前的田地间,集中连片的绿色麦田在春风的吹佛下充满勃勃生机和丰收的希望。村民巩尊连正是“一户一田”试点工作的受益者,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地里忙着给小麦浇水。他告诉记者,“自家原先5多亩地,都是分散在好几处,自从村里实施这个“一户一田”政策后,把所有的地块合成一处,干农活再也不用到处跑了。”通过抽签和摇号,巩尊连家5亩多土地被村里划分到一处。“土地合并后,解决了土地管理中的大麻烦,以前麦田浇地的时候得来回地架管子,费时又费力,收麦的时候也很头疼,农机手在一个区域作业完成后才能去下一个区域,地块分散就只能干等着,连收加种,怎么也要个十天半个月,土地合并后,不仅管理起来方便,收种、浇地也快了,真是好收又好种。”巩尊连高兴地说。顺河镇副镇长惠科翔介绍,为了解决土地零碎化现状严重、不利于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及新品种推广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选择在人口多、土地面积大、农户承包地零散的巩大庄村推行“一户一田”试点工作。通过实施“一户一田”后,进一步减少了田埂墒沟占地的情况,增加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田埂长30米,宽约0.3米来计算,一个田埂占地面积约9平方米,顺河镇巩大庄村巩敦强共7块田地,27个田埂,共计占地面积243平方米,约三分半地,按照今年小麦亩均收入不低于1600元标准计算,仅在田埂这一项,巩敦强可多收入约570元。“一户一田”改革给巩大庄村带来积极变化,农户种植成本降低了,村里可耕土地增加了,邻里相关土地纠纷减少了,“以前地块小,收割机在地里掉个头都费劲,特别是遇到不好的天气,抢农机、收错地的情况时有发生,常常让我们焦头烂额。”“一户一田”改革推广后,顺河镇巩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巩敦宣感慨地说,“小田变大田,谁的地,清清楚楚,田边邻居少了,矛盾自然也就少了。”“一户一田”的实施让乡村文明得到增强,也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步伐。通过小田变大田,地块面积增大,也解决了土地流转时群众思想难达一致的难题。据了解,在巩大庄自然村前队共57户、177人,耕地面积300亩,由于劳动人口外流,村内劳动人口老龄化严重,种不动、种不了现象普遍存在,常年在家从事耕种劳动的不足20户,实行“一户一田”后,15户农户共计整合104亩土地用于自营,该队其余近200亩土地流转给大户或村集体进行经营,农户每年参与分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提高改革积极性,“一户一田”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参与试点的顺河镇巩大庄两个自然村,123户农户全部进行了地块调整,约720块零散田地化零为整,整合土地760余亩。“土地整合成片,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方便。‘一户一田’实施的地块,镇里配套建设了水利和道路畅通工程,提高农业机械化工作效率,为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机械化作业打下坚实基础。”顺河镇副镇长惠科翔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