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料 又遇退款难! 近日,“急难愁盼 徐报帮办”热线 68886888 接到徐州一位家长的求助: 上小学的孩子偷用她手机 玩游戏充值了7468元!
未成年人充进游戏里的钱 到底能不能要回? 孩子的家长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据家长李女士(化名)介绍,2月2日,她用手机支付孩子兴趣班费用时,显示账户余额不足。查看微信消费记录发现,1月29日至2月2日,每天都在给“233游戏”充值,金额从1元至328元不等,其中仅1月29日就有50余笔。
扣费记录
退费申请 随后她向孩子核实后了解到,是孩子偷用她手机,在游戏商店里购买了虚拟游戏币“钻石”、月卡、1元礼包、直售道具卡和赛季宝藏等。孩子11岁读小学,也认识到了错误,很是懊悔。李女士联系了游戏官方客服,并按照要求提交了未成年人充值退款申诉,官方也很快进行了审核。孩子总充值金额是7468元,可是只退了2987.2元。 给出的原因是:“充值账号已实名认证为成年人,根据提交的材料无法判断是未成年人进行了不理性消费。”对于这样的退款方案,李女士表示,她不能接受,希望能够全额退款。 “我家小孩前段时间在游戏‘偶像梦幻祭2’一个月充了2000多元,后来跟平台联系也不给退”“孩子同班同学用爷爷手机上网课,玩游戏充值一两万元,报警退回了7000元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已达1.86亿人,占全体网民总数的17.6%,其中,9岁及以上未成年人手机持有率达到了97.6%。2021年9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其中规定“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游戏企业以第三方账号实名认证为前提,简化游戏软件本身的实名认证设置,导致未成年非常容易通过第三方账号(微信、QQ、邮箱)等方式登录游戏,为未成年人长时间玩游戏及过度充值提供了便利。同时,部分手机游戏App充值付费时也会直接跳转到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无须验证。在很多案例中,未成年人都是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因知晓支付密码,通过手机应用商城下载网络游戏,直接跳转第三方平台付费,充值几十元至数万元不等。 对此,江苏茂通律师事务所刘律师表示,未成年人拿着家长的手机玩游戏,导致大笔金额损失的案例有很多,相关法律法规也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涉及未成年人充值网游退款等相关问题,往往存在未成年人方举证责任重、难度高的问题。因此, 家长平常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手机,对孩子履行好应有的监护责任。如果孩子经常使用手机上网课,应该隔一段时间就更换一下支付密码,或者不要把大金额的银行卡绑定在手机上,避免出现因游戏充值导致的财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