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45|回复: 17

草根情结——这篇情文并茂的乡愁文章值得一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王清来



01


村庄是心灵的归宿,是城市的根

清代官员崔岱齐所写的“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的名句,揭示了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已经构成了一种自然的本能。

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级动物,更应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更应将其提升为对故乡热土的深切挚爱。

每到春节,无论我们身在天南海北、国内国外,无论我们喜怒哀乐、有钱没钱,总是归心似箭,掰着指头期待着过年,渴望着回到村庄,见到爹娘,因为有爹娘生活的村庄才是真正的家。


timg (1).jpg


如今的新生代农民,长期生活在城市里,他们对村庄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很多人已记不起父母的生日,不清楚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准确年龄,更多的是回到村庄论不清彼此乡亲的辈分。

微信图片_20200121165932.jpg



02


百善孝为先,大爱在乡村


风筝飞得再高,总有一根揪心的线维系着乡情。

乡情就是最大的孝情,缺失了深切的乡情滋润,何来为长辈尽孝?中华民族从来就具有“尊崇孝道”的传统。

世上许多事情可以弥补,可以重来,尽孝却不能等待,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u=1415329406,2533928040&fm=26&gp=0.jpg


涵养孝心并非复杂,期望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不需要豪宅广厦,不需要家财万贯,只需一颗拳拳孝心,只需常回家看看,刷刷盘子洗洗碗,铭记并滋养乡情,从精神层面留心村庄,亲近村庄,感悟村庄……



03


期盼留住“乡愁”,振兴乡村

当代社会发展如大潮涌动,势不可挡。能否“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是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的一把标尺。

今天想要好好触摸一下村庄的“体温”、体会一下村庄的感情、凭吊一下村庄的历史、感受一下村庄的喧腾,已经让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载体,因为村庄气息日趋淡薄。

微信截图_20200121170605.png

忘不了儿时的村庄,常忆起喧嚣的人群和浓浓的炊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烟”。

那里有欢叫的牛羊、鸣唱的公鸡、守夜的狗儿,还有袅袅的炊烟、蓊郁的野草、清清的河水、嫩绿的菜蔬、红彤彤的果实……。

如今村庄的人们大都外出谋生,维系村庄气息的只剩下老弱病残。


timg (2).jpg


“人烟”淡了,村庄就变得萧条、落寞、脏乱、无序……当那些老树、老房、老井、老坟、老碑等等不复存在时,我们的乡愁就会失去依靠和源头,随之而来的便是故土情怀的失落与冷漠,因为恋土情结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渴求透过我们的眼睛,使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欢乐与痛苦,慢慢浮现出永不磨灭的轮廓。

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期盼当代的政治经济改革、现代追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更加完美,更期盼父老乡亲真正成为农民职业,而不是一种农民身份。

微信图片_20200121170725.jpg



04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干部要让老百姓服气

村庄是“地气”的象征,接触村庄、生活在村庄、感受村庄,也是每一个人干事创业的最大“地气”和“底气”。

“地气”是大地的气息,随时随地在人的身前身后弥漫着。有种说法很形象,即天是人类之父,地乃人类之母,那“地气”就是母亲孕育人类的无形无色的乳汁。

如果说庄稼生长要接地气,那么,我们的地气在哪儿?作家要写出好文章,免不了要多回故乡接地气,因为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故乡的滋养和影响会伴随你的一生。

现在常说干部要“接地气”,是因为一些干部渐渐脱离了村庄、远离了农民、淡化了乡情,导致工作中常常出现“失语”和“雷语”。


640.webp (2).jpg


干部进村庄,要有回家看父母一样的“诚心”。

老百姓的期望最朴实,你说的话对胃口,演的戏对路子,老百姓就能看得惯、听得懂,融得进;如果装样子、摆架子、搞忽悠,群众肯定不买账。

天地间是一幅画,动人的特写源于最真诚的渲染,绚丽的画卷落毫于最真切的手笔。

秤砣虽能称千斤,秤砣却没有千斤重。

在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的大潮下,人民群众才是干部真正的后台,他们的心里有杆公平的秤。

微信截图_20200121171238.png



05


村庄是医治灵魂的天然疗养院

老家是感情的港湾,是梳理凌乱思绪的地方,是精神疾病的天然疗养院。

因为村庄的乡风乡情,乡民乡事,是父老乡亲最原生态的情感流露,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贫富高低和级别大小,没有领导和被领导。

村人相处靠的是传统感情,族谱立的规矩和称呼沿袭了一代又一代,不管再大再小的年龄,不论是穷是富是官是民,到了村庄就得入乡随俗,该喊叔喊叔,该叫爷叫爷,不能错了辈分。


timg (3).jpg


村民的血液中流淌着乡野之韵,灵魂中扭结着乡土情结。

乡村的社会万象、人生的酸甜苦辣、底层民众的爱恨情仇,都会自然的镌刻在老百姓朴实的脸上。老一辈父老乡亲的贫困窘迫,新一代农民的乐观豁达、自由潇洒的生活表层下,也潜藏着深深的苦涩与无奈,这种独特的精神体验,那种撩拨心弦的欢乐与痛苦,一直让人感动、让人震撼。

当我们天天在网络上用假名字说着假话,天天在争名夺利中表现着假情假意,当感情逐渐被商品化时,老家的乡村就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原始情感。

因为,能使人真正感动的基因就埋藏于村庄的生活之中,它是亘古不变的。

在乡村,那种怜悯中的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会疗养我们的现代精神伤痛和人性缺失。

微信截图_20200121171018.png



06


村庄是我们真正的家

村庄是我们真正的家,在都市里,许多人没有家的感觉。

在城里,多数市民和邻居不熟,甚至叫不出对方名字,许多人遇到问题不会求助邻居,“远亲不如近邻”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两地,而是心灵相隔,住在对门却难以相识。

其实一个人本没有什么熟人,只因见的面、说的话多了,也便成了熟人。

中国传统社会,无论城乡,本质上都是熟人社会,亲属、邻里和同事等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路径。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迁。

邻里之间原本那种温情脉脉、其乐融融的关系,因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森林般的耸立而逐步瓦解,成为记忆。

对于“隔着一扇门,两个世界人”的现象,许多人会有强烈的心理触动。

虽然许多人在城里有了房子,但是越来越没有归属感,有的人甚至成了房子的奴隶。


timg (4).jpg


小时候,爷爷奶奶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后来,爸爸妈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而现在,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只有到了春节,才想起来故乡还有一个农村的老家。

家,在我小小的心灵中漾出一丝丝微小的涟漪。

在漂泊于异乡的日子里,家被浓缩成一封封家书,浓缩成那床厚厚的老棉被,家的感觉依然是暖暖的。

于是,在异乡寒冷的冬夜里,我在那出自母亲之手的棉被的拥抱下安然而卧,在异乡高远的天空下,用梦中的乡村来慰藉孤独的生活。




07


根祖文化传千古

见过许多白发苍苍的游子在家乡面前热泪盈眶,见过许多人身背行囊一步一回头地张望。

我知道,那是因为对家的牵挂不舍。

在异乡的灵魂中,人说:鸟有一个巢,蚁有一个穴,人有一个家。

又有“狐死首丘,人何以堪”之说。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家的思与情。


640.webp (1).jpg


我们喝着村庄的水,吃着村庄的五谷杂粮,在乡亲父老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里读第一本书,认第一个字;从家乡的沟河、田地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

于是,对村庄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这就是难以割舍的乡情。

乡情是一首悠扬绵亘的歌,乡情是一幅血脉凝成的画,乡情是一种与生俱来对故土的依恋,乡情是一道深刻在头脑中永恒的烙印!现代人生活在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太多的压力、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也有太多的痛苦。


640.webp (3)_meitu_3.jpg


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我们的精神中不能缺少草根情结、乡土情怀。

乡情让人永远保持一份平和、平静和平衡。走进农村、走进农民,就多了一份清醒,多了一份思考,就会变得无为而有为,懂得了舍弃,学会了旷达,理解了致远。


作者简介

王清来、男、1972年生;生于农村、长于农村,长期工作在农村。自幼热爱文学,1989年以来在《新民晚报》、《新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400多篇、新闻作品500多篇。现在丰县文旅部门供职。

工作时间8:00-17:30紧急情况请微信(18451588186)留言等待处理!如需进论坛微信官方群,添加时注明“进群”字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干年后,随着村庄的合并,一个一个的自然村庄将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我们的根就只能残存在脑海中了!
开朗乐观,笑迎每一天!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回帖

498

92

常住居民

积分
503
发表于 2020-1-22 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由的想起了余光中的乡愁诗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有成就

积分
1729
发表于 2020-1-22 0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想象以后,还有没有农村?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有车有房

积分
4455
发表于 2020-1-22 0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农家大院快看不到喽,农村到处都是拆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回帖

2119

106

小有成就

积分
2119
发表于 2020-1-22 0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老家就要拆了,以后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将在脑海里保留了,准备今年回家多拍些老屋的视频和影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回帖

498

92

常住居民

积分
503
发表于 2020-1-22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年纪大了还要背井离乡跟随孩子到外地养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回帖

498

92

常住居民

积分
503
发表于 2020-1-23 0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叶落归根,人老回家,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回帖

5

3

初入丰县

积分
5
发表于 2020-1-24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时期的乡愁最强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回帖

5

3

初入丰县

积分
5
发表于 2020-1-24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期间的乡愁啊最强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回帖

5

3

初入丰县

积分
5
发表于 2020-1-24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期间乡愁强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回帖

54

14

初入丰县

积分
54
发表于 2020-6-8 1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文章,乡村味道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回帖

54

14

初入丰县

积分
54
发表于 2020-10-2 1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逢佳节倍思亲!文章读了几遍,接地气!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客户端|关于我们|丰县论坛

GMT+8, 2025-11-7 05: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