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快到腊月,离春节越来越近,
家乡的年味是记忆深处的味道,
是凝结在舌尖上的记忆!
看看丰县传统美食
上演一出舌尖上的丰县!
炸麻叶子、丸子、鱼肉是过年必备呀!年前边儿,就看到妈妈和奶奶开始准备了。一入油锅,老远就能听见“滋拉滋拉”的声音,没进家门就能闻到香味。妈妈总是把我喊道身边尝一尝“咸不咸”!浇上醋和香油,撒上蒜苗或者香菜,
酸溜溜香喷喷的丸子汤,
用丰县话说:我能尅好几碗!
蒸菜包子的馅儿可有讲究啦,豆芽细粉加油炸馍或者荠菜鸡蛋馅儿,那叫一个美味,这是丰县人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蒸出的是味道,更是年味!糖角子,就是有三个角,包着糖水的馍,小时候最喜欢的面食之一。那时候觉得好神奇,馍里面还能放糖。还记得咬第一口的时候总害怕糖水流出来烫到,有时候会把糖水弄到衣服上,然后就会被妈妈嚷。这几天,在丰县的不少菜市或街边,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很多大爷大妈拿着袋子翘首以盼,袋子里装满了上好的鲜肉,灌香肠的过程相当繁琐,不仅要选肥瘦相间的猪肉,还要把肉搅碎,不过有搅拌器的出现,搅碎的过程简单便捷了许多,加上各种调料,搅拌均匀,可以做成五香、麻辣、原味……最后把他们灌进肠衣里。
小时候就喜欢吃的擀面条。和面、擀面,切面,有条不紊的,面粉就像变魔术一样变成了面条。下锅的时候再放上青菜,出锅的时候色香味俱全。现在家家户户基本都是买面条了,不过擀出来的面条就是比机器做的面条美味呀!做捞面条劲道爽口,做汤面条味美汤浓...那味道简直能让人上天!
家里用地锅炒菜的时候,在锅边上贴一圈饼子。菜的香味入到饼子里面,有一点焦,带一点油的最好吃。每次吃手上都是油。现在地锅少了,地锅里正宗的锅贴字也少了,只有在吃地锅鸡的时候能吃到了。每到冬天,妈妈就开始着手准备弄酱豆子。基本每家都会做一坛子放着,等到天气冷了,早上就炒点豆酱,吃点馍喝点稀饭,白天饿的时候就那个馍就着豆吃。长大了,生活条件好了,做酱豆子的人也少了。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道菜。小时候妈妈晚上不是做面条吃,就是做面叶吃,要是面叶里再放点菜叶子,就更好吃了。
刚出锅的时候最好吃,想当年,自己一个人能吃完一盘子。以前妈妈每次做这道菜的时候都比平常的家常菜慢一点,所以更充满期待。看来吃货的本性在小时候就暴露无遗了。上次去一个小饭馆吃饭,竟然有面煎青椒,好好回忆了一把从前的味道。
面疙瘩也是从前很常见的一种面食,冬天吃的比较多。特别特别烫!每次都是一边吹一边吃。所以吃疙瘩的时候,妈妈从来不会催着让快点吃。冷的时候,吃碗热乎乎的面疙瘩,整个人都暖和了。最喜欢吃剩的疙瘩汤,就着蒜瓣吃简直是绝配!
一盆外酥里嫩的炸丸子
一碗热气腾腾的擀面叶
勾起了多少人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