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精神,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以推进投资和服务便利化改革为重点,以兑现承诺建设诚信政府为基础,以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支撑,通过走访座谈极易化工、南普机电、宗申车业等6家企业、对172家公司企业发放《丰县营商环境企业调查问卷》等,认真开展营商环境问题梳理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是极个别单位和个人境界不高、责任不强、作风不实。害怕被问责,不敢创新,满足于“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不求出精品,只求能交货”、“不找事不惹事也不干事”,对自己工作上的问题和差距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即便看到了也不思进取、不求上进。 二是少数工作人员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有待纠正。极个别行政部门以“三定方案”和上级规定程序要求等为借口,这也不能办、那也不敢干,“脸好看、门好进、事难办”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干部为了显示自己的清白,“饭不吃、礼不收,但事也不办”,宁可让人说与企业家不亲,也不让别人怀疑与企业家不清。 三是办事难、办事烦、办事慢仍需解决。尽管县委、县政府加大“放管服”力度,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努力为企业松绑解套。但是,有些企业反映没有明显的办事便捷感,有些办事程序和审批时间仍然手续繁杂,如工程建设许可证等,个别部门手续互为前置,企业无所适从。如有些企业领了营业执照以后,在办理各种证件时,仍然要跑好几个部门,等待很长的审批时间。 四是“政策变脸”现象仍时有发生。有时在招商引资时说得样样都好,可企业资金到位、项目启动后,后续服务跟不上,承诺落实有差距;有些单位和部门“喜新厌旧”倾向明显,注重新落地项目服务,对已落地、已投产的项目关注度不够。 五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还不够,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现有金融体系还不能有效地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业链金融等金融产品创新前沿尚未真正起步,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充分,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加重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特色做法 一是加大放权力度,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服务窗口集成化、服务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台一网通”的目标,秉承“应办尽办”的原则,拿出“说办就办”的效率,实现“一次办成”的目标,达到“办就办好”的效果,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审批新模式,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全面实行审批标准化。自7月16日起,在统一全县政务服务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试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通过改革窗口设置、改革人员配置、改革业务流程等措施,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单位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政务服务模式,“不见面审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加大服务力度,打造温暖细致的服务环境。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通过包挂企业等方式,深入企业、商会、行业协会60余次,宣讲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政策法律支持服务。开通“江苏丰县企业家联盟”微信公众号,为企业提供办事指南、政策咨询,展示企业风采,进行项目推介,全方位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投资;开展服务品牌创建签名承诺活动,推动经济管理部门和窗口单位改善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开展“融入式服务、交流式走访、直通式服务、守护式政务”,统一制作企业安全防范宣传PPT、视频、画册等,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安全预警、风险防控等指导服务。 三是加大诚信力度,打造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县委、县政府将加强诚信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关于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机制》《丰县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工作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大力选树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加大严重失信“黑名单”曝光力度,县电视台《第一聚焦》栏目对多家窗口单位、执法单位的营商环境工作进行明察暗访。结合“内学古丰、外学马庄”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主题实践活动和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开展“诚信农户”“信用村镇”“文明诚信市场”等创建活动,为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加大廉洁力度,打造既亲又清的政商环境。深入推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大力弘扬学习调研、求真务实、团结协作、马上就办、廉洁自律、勤俭节约六大作风,坚决根治站位不高、弄虚作假、自行其是、庸懒散拖、以权谋私、铺张浪费六大顽疾。县营商办通过建立健全督查清单、挂牌督办、联合督查等机制,对在营商环境建设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理;积极拓展社会监督渠道,认真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受理 举报和投诉,引导职能部门和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坦坦荡荡同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真意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时时处处要亲、时时刻刻要清,打造“亲”“清”政商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