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创: 史为建
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悠然写到,“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开篇感叹到,“秋天,无论是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在结尾处,写到,“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老舍的语言朴实至极,没有浓墨重彩地渲染,他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济南人来写济南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8月,郁达夫对北京的秋有一种浓厚的情结,为了写此文,他专门从杭州赶到北京(当时称为北平),堪称一篇写秋的千古妙文!
“丰县,属于北方了,但是,也很尴尬,北面还有济南、北京、还有河北,你说冷吧,也比不上北京,说不冷,又冻得你够呛,不是‘清冷’就是‘清热’。”一位老乡自我调侃道,什么是清冷啊,就是没有风的冷!在冬天,若你坐在屋里,穿一身棉衣也不顶用,反正就是一个字“冷”;在夏天,你会体验到一种没有风的“热”,就是一个字“热”,我们那里四周也没有山,反正就是树梢不动,这种“热”和“冷”让你心焦、心烦。
秋天,介于夏天和冬天的中间,为夏天进行了结尾,也为冬天写了开头,颇受家乡人的喜欢。
一入秋,你便立马能感受到一种“凉意”,如初春的凉,但那个“意”却比春天的凉深了不少。还记的刚进入赵庄中学读高中的那个初秋,我起了个大早,出了门,沿着已走了十几年的小路往庄家后走去,左转直接去悬河(大队里挖的大沟),再一右转顺着大关路前行,就能看见赵庄到丰县县城的沥青路了,顺着往正西,就直接到赵庄中学了。
如果你读完这一段描述,对我故乡的秋天没有什么感觉的。因此,还必须写写我当时的所见所感所思。
路两旁是葛巴草(也称为抓抓秧)、节节草等,绿得很,似乎在与秋天较着劲地张高着,葛巴草巴着个沟沿和路边,生长得很快,有时候昨天刚割完,第二天嫩芽就长出来了,再过几天,就可以割草了,我小时候去地里割草,喜欢先割点葛巴草当杈子的底,这样比较结实,然后去大田地里割些麦子收割后长出的麦苗、青草等,如果一看见地垄沟里一片片青草,心里高兴的劲比啥都开心,尽最大力地割,这时候,大人们都喜欢有人在地里清清杂草,这有助于庄稼的生长,只要不把庄稼损坏即好,但是,若是在棒子(玉米)地里割草,口渴里谁不想吃个甜秫秸啊,难免会砍一个棒子秸吃吃,这样就不好了,所以,割草时要小心,不要出声,不然,大人发现后会找你的,你在地里也吓不轻,也许这就是生活吧,至少在我的记忆里,每当回想起这些镜头时,都有一种幸福之感。
看着青草上的露珠,我有时候也会用脚去踢一下,不过,这些露珠也丝毫不客气,脚上立马会溅了好多水,冰凉冰凉的,何必呢,我有时会如此自嘲。
入了秋天,自然不能再像夏天穿着单衣了,要穿件子夹袄,也就是将两件单衣合二为一,厚了些抗冷,但是,故乡秋天的早晨还是凉得有种刺骨的感觉,若打个比喻,就像秋天的凉进入了皮肤的里层,让人不由自主地裹紧了衣服。到了庄家后,顶头碰见前院的二大爷,“你这是去上学,这么早,哎,天可真凉了”,一个拉着长音的“了”,让你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大爷,您老人家,地里遛遛啊,可不是么,一立秋就立马凉了。”望着大爷挎着杈子远去的背影,我离家的距离也远了起来。
在我们那里,庄上往往栽了不少槐树和梧桐树,而大沟沿上,多是栽得杨树。
我很喜欢秋天里的槐树,那槐树叶黄黄的,树叶比梧桐树叶子要小很多,梧桐叶子与手巴掌一样大小,那么槐树叶就似手指甲盖大小,晨风吹过,槐树叶会扭着柔弱的身姿落在屋顶上、院落里,厚厚地将小院盖满,走在上面,感到软软地,没有一点声音,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不过,在我的潜意识里,还是有点落寞之感,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吧。
故乡的秋雨,下得也不似南方,像小孩子的脾气一样,你会感到有时突然,也会感到一阵喜悦,让你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是什么感觉。
天灰沉沉地,忽然一阵凉风吹来,天下起了雨来,人们都知道是老天爷开玩笑的,于里在树底上等上一阵,天就会放晴的,果不然,秋风渐渐将云吹散,太阳就露出脸来了,重新将万道金光洒入人间。“这雨,真有意思,你要下就下个大些,这土还没湿呢。”大家说笑着走进了地里,谁也没把这秋雨当回来,大家都忙着收地里的庄稼去了。
说真的,我每逢想起故乡的秋天,都按捺不住忆起与家人在地里收获庄稼的时光,摘着棉花、拉着豆稞子、掰着棒子……
这不仅仅是记忆,而是一种美好的生活体验。
我也发现,人们对于秋天的赞美文字特别多,欧阳子的《秋声》、丰子凯的《秋》……读后,都令人回味无穷,但,这秋的深味,唯有在北方更能感受得更彻底些,尤其是在我的故乡丰县,那种没风的“凉”会让你对秋天有一种深入骨髓之感。
我故乡的秋有一种清澈,让人心里清静;我故乡的秋天里,装满了游子的情愫,让人都是想了又想。
那大坑里的秋风、那西南地里的秋风、那白衣河面上的凉意……都早已潜入我的心里,哪里还能忘的了?
来自: iPhone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