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两起有关“通道”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在此提醒广大车主:“通道”事关生命,停车、驾车都要遵守法规,切莫图一时方便,危害他人也损害自己! 受伤孩子母亲跪地磕头应急车道被占,救护车受阻,家属下跪磕头求私家车主让路。近日,这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
据知情人士透露,事情发生在2月15日晚,沪陕高速安徽六安罗集服务区附近。 当时发生了一起车祸,一位孩子受伤,幸好救护车及时赶到。不过,因为路上车辆很多,应急车道又被占用,救护车被堵在路上,拉响警报十多分钟,车辆也未能前行。 情急之下,孩子的母亲跪地哭求占用应急车道的私家车让路。据现场人员透露,大约半个小时后,救护车才驶出拥堵路段,而原本通过这段路大约只需要5分钟。 据了解,当天该路段还发生了一起事故,还有另外一辆救护车也被困在了路上。 占用应急车道为何“屡禁不止”应急车道本是专门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的车辆使用的,任何社会车辆禁止驶入或者以各种理由在车道内停留。 根据相关规定,在城市道路上,违法在应急车道内行驶或停车的,罚款200元不记分;如果在高速公路或快速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一律罚款200元,记6分。
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司机无视法规,或是抱着侥幸心理,占用应急车道,导致别人的“生命通道”堵塞。 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8日,湖南湘潭一病人在紧急转院途中,救护车被堵在应急车道上,司机边拉警报边喊话,三四公里的路程用了四十分钟。 据安徽网大皖客户端报道,根据铜陵公安交警部门统计,今年春节长假期间,铜陵高速交警共抓拍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2000余起。 据北京日报报道,今年1月9日,北京市交管局涉车案件侦查专业队在西二环内环主路西便门桥专项查处社会车辆走应急车道的违法行为。早8点到9点,一小时内查处50余起违法行为,差不多一分钟查一辆。
网友热议:罚得太轻面对屡禁不止的占用应急车道事件,许多网友都十分气愤,纷纷表示“罚得太轻”。
应急车道的畅通,关系着每一个生命的安全和生存权利。一次让行,对于司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是一点点的时间,但对于急救车上的病患来说,得到的却是无比宝贵的救治时间,每位司机的让行,都意味着更大的生机,为急救车让行是对生命的尊重。
知识链接: 创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四位原因,也是45岁以下人群的第一位死因。 创伤事故尤其是交通事故,往往造成多发伤,涉及到人体多系统、多脏器和多部位,是临床救治的一大难点。 院前创伤急救、院内创伤急救、创伤重症监护三个环节,对救治患者至关重要。而有效节省院内手术前的时间,保证急救“黄金时间”,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交通事故黄金抢救时间为伤后1小时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交通事故致死127万人,致伤约3000万至500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1.9万亿美元。 《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指出:我国每年创伤(包括交通伤、坠落伤、机械伤、锐器伤、跌伤等)6200万人次,致死人数70万至80万人。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院前急救由市医疗救护中心及其所属的急救站负责;院内急救由各医院急诊科负责。 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伤情复杂化,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以往医院对创伤患者诊治多从急诊科开始,这时距离受伤时间可能已超过几个小时。 “黄金1小时”(伤后1小时)是创伤救治的关键干预阶段,能否在1小时内进行确定性救治常常比伤情、伤势更影响生存率。因此,对于创伤患者应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加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
综合央视网、北京日报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