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这是一句人尽皆知的俗语 在丰县 他的锔锅故事
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这句俗语的意义 …… 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 凤城街道徐堤口村 老手艺人徐国平 指尖上的“锔锅世界”一把拉弓子,上面系着一根细绳,徐国平老人将钻头绑在绳上,来回拉动,然后将锔钉嵌进钉眼,仔细锤实敲紧,最后涂上石灰。这样修复后的砂锅无论装冷水还是热汤,都可以做到滴水不漏。“这个行当我已经干了50多年,以前无论到哪个地方都别想走,一呆就是一天,那时候生意特别好,哪天不得锔几十个锅。”70岁的徐国平诉记者,他自幼跟随家人学习打铁、锔锅等技艺,在很小的年纪就熟练掌握了有关锔锅的各种技巧,并靠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 打磨、钻孔、下锔钉、焊接、抛光......看似简单的手艺,没有“金刚钻”,也是做不得。今年70岁的徐国平依旧坚持着从事这份工作,从打铁到锔锅,每一道工序都亲力亲为。他喜爱手中的每一个物件,几十年间,他凭着“靠手艺混饭吃”的想法,见证着传统手工艺的兴衰。如今,徐国平依旧会与饭店合作,锔补砂锅,他享受这样的状态,更享受修复好的锅被顾客满意地收下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徐国平感慨,最初选择这个行业是为了学技谋生,锔锅技术曾经支撑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现在选择坚持是想要守护这门老手艺,做这门技艺最后的守候者。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凭借着一技之长,徐国平老人有了养家糊口的资本,自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而如今,对于他而言 ,还有一个让他难舍的心结,那就是这项老手艺可能面临无人继承的境况。“现在家家户户都是用塑料盆、不锈钢盆,即使有砂锅,坏了也都是买新的,不会再去修补。”徐国平说,这样一来,“锔锅”这门手艺也没有人再去学,也面临着失传。 随着时代发展 ”锯锅这项技艺 已渐渐淡出了时代舞台 但它承载的那份文化 凝固的那份情结 成为时光偷不走的记忆 在经历过的人心中 烙下深深的印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