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论坛

查看: 136|回复: 6

[生活杂谈] 单楼供销社:藏在时光里的烟火记忆

  [复制链接]

4万

回帖

3万

6万

贡献

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955
QQ
发表于 2025-9-22 17: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本帖最后由 西环路 于 2025-9-22 18:03 编辑

单楼供销社:藏在时光里的烟火记忆

在丰县王沟镇单楼街东头路南,一座被岁月浸染的老建筑院落静静矗立。斑驳的墙壁上,“供销社”三个模糊的大字还能依稀可辨,荒草丛生的院落里,还残留着当年热闹的余温。这里,就是承载了单楼几代人记忆的单楼公社老供销社。

上世纪五十年代,单楼供销社拔地而起,从此成为了方圆十多里的“商业中心”。在计划经济的浪潮中,它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周边百姓遮风挡雨,提供着生活所需的一切。对于如今50岁以上的单楼人来说,供销社是刻在骨子里的生活符号,是童年最深刻的向往,是家庭烟火气的源头。

七八十年代的单楼供销社,是整个公社最热闹繁华的地方。每天天刚蒙蒙亮,供销社的大门还没完全打开,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主妇们攥着皱巴巴的布票、粮票,踮着脚尖往柜台里张望,盼着能早点买到酱油、盐巴,或是扯一块称心如意的布料给家人做新衣。那时候的布料颜色单调,大多是蓝色、灰色、黑色,但即便如此,主妇们也会在柜台前反复挑选,比对花纹和质地,仿佛在挑选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柜台的另一边,挤满了扛着布袋的农民。他们大多是来买种子、化肥的,为了来年的收成,每一粒种子、每一袋化肥都要精挑细选。供销社的售货员则耐心地介绍着各种产品的特点,手里的算盘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算着价钱、找着零钱。偶尔,农民们会放下手中的布袋,和相熟的乡邻在柜台前唠几句家常,分享着各自的收成和生活琐事,欢声笑语在不大的供销社里回荡。

孩子们更是把供销社当成了梦寐以求的“天堂”。只要听说大人要去供销社,就会哭闹着要跟着。到了供销社,他们会扒着柜台,目不转睛地盯着玻璃柜里的水果糖、饼干和各种小零食,咽着口水,拉着大人的衣角撒娇,希望能得到一块水果糖的奖励。如果愿望成真,拿到糖的孩子会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能让他们开心一整天。除了零食,供销社里的橡皮、铅笔、作业本等学习用品,也是孩子们的心头好。很多孩子的第一块橡皮、第一支铅笔,都是在这里买的,带着供销社特有的油墨香,陪伴他们度过了懵懂的童年时光。

那时的单楼供销社可是个吃香的好单位,得人的才能到这里来站柜台。供销社里的柜台上货物种类繁多,从粮油米面、布匹针线,到农具化肥、日用百货,应有尽有。柜台后总是堆着满满当当的货物,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商品,标签上的价格清晰明了。售货员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制服,笑容亲切,服务周到。算盘声、吆喝声、顾客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生活交响曲”,连空气里都弥漫着生活的踏实和温暖。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单楼供销社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随着分地政策的实施,单楼公社变成了单楼乡。1996年,撤乡并镇的浪潮席卷而来,单楼乡归属王沟镇,单楼供销社的“行政光环”渐渐褪去。更重要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个体商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超市、小卖部遍布大街小巷。人们购物的选择多了,不再需要攥着票证排队抢购,单楼供销社门口涌动的人潮渐渐散去,曾经热闹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单楼供销社渐渐被时光遗忘。院落里开始荒草丛生,墙壁上的油漆慢慢剥落,露出了里面斑驳的青砖。曾经明亮的玻璃窗变得模糊不清,柜台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只有偶尔路过的老人,会停下脚步,驻足张望,眼神里满是怀念和不舍。他们或许还记得,在这里给孩子买过第一块橡皮,给家里扯过做新衣的布料,或是和亲戚们在柜台前唠过家常……那些温暖的记忆,如同陈年老酒,越品越香。

后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供销社前面的一排房子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崭新的门面房。这些门面房里开起了超市、服装店、餐馆,生意兴隆,与后边破败的供销社院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供销社西边的食品站的房子则被围了起来,荒草丛生,很少有人问津。如今,走过那排新建的门面房,还能看到供销社当年的影子——残存的墙壁、生锈的门窗,像是在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落寞。

单楼老供销社的变迁,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藏着几代人的生活记忆。它不再是当年那个为百姓提供生活补给的“圣地”,却成了一座记录时光的“纪念馆”。每当有人路过这里,总会想起那些藏在烟火里的旧时光:想起攥着票证排队的日子,想起柜台后琳琅满目的商品,想起孩子们扒着柜台要糖的模样,想起算盘声和吆喝声交织的热闹……

那些旧时光,虽然已经远去,却从未真正消失。它们藏在老人们的记忆里,藏在斑驳的墙壁上,藏在每一个与单楼供销社有关的故事里。单楼供销社,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守护着几代人的乡愁记忆。而我们,也会带着这些温暖的记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前行。

20250922174403front2_0_5867_FgO0VqXOmGyfftTzq2h25aCCdJlP.jpg
20250922174403front2_0_5867_Fr1Xg3HiKSOsK2nd02W8s2oju5w_.jpg
20250922174403front2_0_5867_FvMkDX_2CQ5yLRpqOjdb4hMICb6Z.jpg
20250922174403front2_0_5867_Fhri4NUFqF6_DBlERv0i3pz338zc.jpg
20250922174403front2_0_5867_FhwkZi-qy2UnnMkfTV2KavozPQs8.jpg
20250922174403front2_0_5867_Fj4G4Gwwzv6AzchHYgd8tKrmFyhN.jpg

4万

回帖

3万

6万

贡献

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955
QQ
 楼主| 发表于 2025-9-22 1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赶单楼集,到了单楼集,必定去的地方就是单楼供销社,记得当年我站的地方最多的就是供销社西边那排柜台,因为柜台上有我喜欢的大书,比如《上海的早晨》等书,但是那时没钱买啊,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那诱人的大书,直到父亲拽着我的手,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柜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