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收节里,我们走进江苏省丰县师寨镇小韩村新型社区,一排排整齐的洋气小楼房映入眼帘,房前屋后的各种花卉婀娜多姿,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墙上的文明公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画廊更是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增添了文化气息,尽显幸福乡村的美好生活。
“要是搁以往,俺连想都不敢想,真是没想到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今年76岁高龄的田素英老人激动地说。
小韩村是该县实施新型社区建设的示范点之一,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借助土地增减挂钩的机遇,率先在全镇完成了占地136亩的新型社区建设任务,安置农户828户。
“看着新盖起的楼房,许多村民当时想都不敢想,就像做梦一样。”村支部书记韩本国心情异常激动,他介绍,村里坚持把农民富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结合本村实际,将新型社区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节约出来的土地统一复垦后,成立了土地合作社,组织农户入股,积极招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等参与土地流转,发展规模性农业、特色农业等,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食用菌产业是这个村的致富强项,目前全村年产黑木耳等食用菌500万袋、产值近1000万元,纯收入500万元。2018年,该村荣获江苏省“水美乡村”光荣称号,在徐州市开展的“六杯竞赛”活动中,连夺“富民强村”、“环境美村”2个第一名,连续三年被评为丰县“文明村”。
当地群众正在木耳大棚内包装菌袋 该镇李庄村80后的村民王宽品告诉我们,他家以往和老人住在一起,年轻的夫妇生活上多有不便,这次新型社区建设,他家分了两套房子,夫妇俩和孩子住在二楼,老人住在一楼方便行走,这下老少都舒心啦。
丰县师寨镇政府分管负责人方恒说,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新型社区建设和老村体改善提升双轮并动,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空间治理,通过建设爱亲孝老广场、百姓大舞台,全面打造城乡居住新环境,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状况。
史小桥村以往是个集市,赶集的群众过来过往,加之之前群众环境意识淡薄,脏乱差问题曾一度是大家最头疼的事。“今年以来,村里经过认真反思,坚持重点治理和常态化管理相结合,大力开展公共空间整治,通过对老村体环境改善提升,村庄靓了、村民们乐了、村庄也变美了,大家开心不已,连连赞叹。”村干部史经峰说。
“以前这个地方最脏了,赶集的人垃圾都往这倒。”村民张成俭指着一处坑塘说,“现在环境一治理,村容村貌大变样了,垃圾也没人往这倒了,村民素质也提高了,真是太给力了!”
截至目前,该镇已建设新型居住社区5个,改善近5000户群众的住房条件问题,其中今年可搬进1634户群众居住,明年河畔田园二期和龙湖嘉园小区也可有2000余户群众搬入新居,另有1000余户群众进住县城,其余23个行政村也分别进行了环境改善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高。
师寨镇李庄村改善后的荷塘花木倒映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农村住房条件的改善带动了当地富民产业的发展,全镇逐步形成了食用菌、设施蔬菜、优质果品、生态养殖、光伏发电五大富民产业。尤其是食用菌产业成为该镇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被誉为全省毛木耳生产第一镇。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年增收3600余元。2018年以来,丰县师寨镇先后荣获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州市管理示范镇、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全国卫生镇等光荣称号。
为民服务的路上永无止步。丰县师寨镇党委书记王峒清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主要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最终的目的是让群众富起来、日子好起来!”
丰县农房改善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县住建局局长李明文说:“加快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富民强县的路上决不能让一个群众掉队!”
该镇小韩村群众韩振英乐呵呵地说:“儿子年底就要结婚了,如今搬进了新社区,儿子和媳妇都很满意,亲家俩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呵呵呵呵!”韩振英说着,自己脸上笑开了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