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已经发现了它们的身影
很多人认为蚊子不过是夏天晚上“嗡嗡”吵的麻烦,最多是被蚊子“恶魔之吻”后,身上多上几颗“草莓”,带来一阵钻心痒。
那你可就太小瞧蚊子了:蚊子身上至少携带300多种病菌,通过叮咬可传播包括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脑炎等在内的80多种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年全球约有72.5万人死于由蚊虫叮咬引起或传染的疾病。
据陕西都市快报,此前,甘肃天水一位年轻妈妈在生娃前就发烧,诞下宝宝后昏迷四十多天不醒,住进ICU重症监护室,究其原因就是经蚊虫叮咬传播的可怕命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又名日本脑炎。
我国是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区,流行季节是每年的5-10月,发病高峰通常出现在7-9月(南方提前1个月),人群普遍易感,2~6岁儿童尤其容易中招。
乙脑病毒主要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病隐匿、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病死率高达5%-35%。感染乙脑病毒后,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发病初期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易被误认为是感冒。
少数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高热、呕吐、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在重症的幸存者中,约有30%-50%留有记忆缺陷、瘫痪、智力障碍、失语、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家畜(如猪、牛、马、羊等)、家禽(如鸡、鸭、鹅等)等多种动物可感染乙脑病毒,猪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为猪蚊人:蚊虫先叮咬体内乙脑病毒滴度达到一定程度的猪,后再叮咬人,人就可能被感染。
由于乙脑患者血液中的病毒含量低、存留时间短,且病人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不含有病毒,因此乙脑一般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不需要对乙脑病人实施特别隔离。
目前尚无针对乙脑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应对乙脑的流行,关键在于预防,以下2件事很重要:
目前,江苏省确定乙脑减毒活疫苗为免疫规划疫苗,乙脑灭活疫苗作为非免疫规划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程序:8月龄、2岁各接种1剂次,共计2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程序:8月龄接种2剂次,第1、2剂次间隔7-10天,2岁和6岁各接种1剂次,共计4剂次。
家长们可在江苏预防接种APP申领电子预防接种证,查看孩子的疫苗接种记录,是否已接种乙脑疫苗。为确保疫苗接种效果,接种时间建议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完成。
此外,迁居到乙脑流行区者或流行区乙脑高发季节广泛暴露在户外的人群,也推荐及时接种乙脑疫苗。
隔: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尽可能多遮盖身体,防止蚊子叮咬。
避: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灭: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进行驱蚊灭蚊。
温馨提示:夏季乙脑流行期,若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等疑似乙脑症状,需尽早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但千万要注意安全
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
一些灭蚊产品要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