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论坛

查看: 635|回复: 4

[生活杂谈] 从《卖驴》洞察黄河故道文学现象:乡土叙事、地域文化与时代镜像

  [复制链接]

4万

回帖

3万

威望

6万

贡献

特邀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014
QQ
发表于 2025-3-1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从《卖驴》洞察黄河故道文学现象:乡土叙事、地域文化与时代镜像

 

蒋思锋

 

引言

 

黄河故道,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沧桑变迁的土地,孕育出独特的文学景观——黄河故道文学。赵本夫的短篇小说《卖驴》作为这一文学现象中的经典之作,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普通农民卖驴的故事,映射出黄河故道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变革以及农民的心路历程。深入剖析《卖驴》,有助于我们从微观到宏观,全面理解黄河故道文学的丰富内涵、艺术特色及其在当代文学版图中的独特价值。

 

一、《卖驴》:故事背后的乡土世界


  微信图片_20250306101509.jpg

《卖驴》讲述了农民孙三老汉在农村经济政策变化背景下卖驴的曲折经历。孙三老汉视驴如命,这头驴不仅是他重要的生产工具,更有着深厚的情感羁绊。然而,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毛驴的使用价值在新的生产模式下发生改变,孙三老汉不得不做出卖驴的艰难抉择。在卖驴过程中,他遭遇了各种人物和事件,如牲口市上的讨价还价、与买主之间的斗智斗勇,以及对驴的不舍与牵挂 。

从情节设置来看,故事虽简单却充满生活质感。赵本夫没有刻意制造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农村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如孙三老汉对驴的照料、他在集市上的种种行为等,这些细节勾勒出一幅真实的农村生活画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孙三老汉的质朴、精明与固执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他既渴望通过卖驴获得经济利益,又难以割舍与驴的情感,这种矛盾心理使人物极具立体感。通过孙三老汉这一人物,我们看到了黄河故道地区农民在时代变革面前的复杂心态和艰难适应过程。

 

二、黄河故道文学的地域文化烙印

 

1、自然环境与生存状态

 

黄河故道独特的自然环境是黄河故道文学的底色。这片土地历经黄河改道的冲击,形成了特殊的地貌,既有广袤的平原,也有起伏的沙丘。在《卖驴》中,我们能感受到这种自然环境对农民生活的深刻影响。毛驴作为适应这种环境的重要交通工具和生产助手,成为农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黄河故道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决定了农民以农耕为主的生存方式,而这种生存方式又塑造了他们坚韧、勤劳、朴实的性格特征,这些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

 

2、民俗风情与精神世界

 

黄河故道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传统的集市贸易、民间手工艺、婚丧嫁娶习俗等。《卖驴》中牲口市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当地集市的热闹场景和独特交易方式,这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场所,更是民俗文化的汇聚地。在这里,人们遵循着世代相传的交易规则和社交礼仪,方言土语的运用更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些民俗风情反映出黄河故道地区农民的精神世界,他们对传统的坚守、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艰苦环境中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

 

三、黄河故道文学与时代变革的交织

 

1、农村经济变革的文学见证


  微信图片_20250306101457.jpg

《卖驴》创作于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期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经济逐渐向商品经济转型。小说中孙三老汉卖驴的情节正是这一变革的生动写照。毛驴从重要生产资料到可以交易的商品,反映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经济观念的转变。赵本夫通过文学作品记录下这一时代变迁,让读者看到农民在经济变革中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他们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所做出的努力。

 

2、农民思想观念的蜕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故道地区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卖驴》中,孙三老汉从最初对卖驴的抵触到最终的接受,体现了农民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思想的逐渐开放。同时,小说也揭示了新思想与传统观念之间的冲突。孙三老汉对驴的情感代表着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情感纽带,而卖驴这一行为则是对新的经济观念的妥协。这种冲突与融合在黄河故道文学中屡见不鲜,展现了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精神挣扎与成长。

 

四、黄河故道文学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1、独特的语言风格


  微信图片_20250306101503.jpg

黄河故道文学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大量方言、俗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在《卖驴》中,人物对话和叙述语言都充满了黄河故道地区的方言词汇,如“中”“咋弄”等,这些词汇不仅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也使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氛围。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形成了黄河故道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辨识度。

 

2、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

 

黄河故道文学善于运用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重大的社会主题。《卖驴》以一头驴的买卖为切入点,展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宏大历史进程对农民生活的影响。这种叙事策略使作品贴近生活,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它让读者在平凡的故事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历史的变迁,引发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五、黄河故道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306101445.jpg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故道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黄河故道文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现代文明的冲击使黄河故道地区的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成为黄河故道文学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为黄河故道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作家们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在传承方面,作家们应深入挖掘黄河故道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将其融入到文学创作中,保持黄河故道文学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同时,要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作家,使黄河故道文学的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在发展方面,黄河故道文学应积极吸收现代文学的创作理念和技巧,拓展题材领域,关注当代社会热点问题,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结语

 

赵本夫的《卖驴》作为黄河故道文学的经典之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黄河故道文学现象的窗口。通过这部小说,我们看到了黄河故道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命运沉浮以及黄河故道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黄河故道文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在当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未来,黄河故道文学应继续传承地域文化,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发展,为读者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黄河故道世界,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朗乐观,笑迎每一天!

1万

回帖

2万

威望

1万

贡献

贵人

积分
24230
发表于 2025-3-10 1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黄河故道文学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大量方言、俗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

1170

回帖

4510

威望

1188

贡献

贵人

积分
4510
发表于 2025-3-10 1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卖驴》创作于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期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经济逐渐向商品经济转型。

5096

回帖

1万

威望

5367

贡献

贵人

积分
12103
发表于 2025-3-10 1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当时读到这篇小说的时候,我正在单楼中学上初三。

669

回帖

1994

威望

680

贡献

小有成就

Rank: 8Rank: 8

积分
1994
发表于 2025-3-11 0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不错,不错!拜读了老师的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