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丰县法院以“执行案款+产品折抵”方式能动执行,妥善化解40万元标的额、涉及35名申请人的欠薪纠纷系列执行案件。
此次能动执行举措,既使员工工资得以优先、及时、便利发放,最大限度兑现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妥善化解了群体性纠纷,也让面对困境的企业得以“喘口气”“歇歇脚”,可谓是一举双赢。
江苏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精美玻璃制品并出口国外,近年来,因对外贸易订单缩减,导致产品滞销,公司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如今已无力发放职工工资。
因拿不到工资,35名员工一同将公司告上了法庭。后来,因公司无力履行法院判决,申请人向法院申请执该公司拖欠工资纠纷系列案件,立案总标的额40余万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刘保壮第一时间到企业实地走访。
据查,该公司确已暂停生产经营,现场留有几名人员负责协调公司相关事宜,因目前公司负债较多,正在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员工欠薪问题,企业愿意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希望案件尽快了结。
距接手案件已经2个多月了,在执行团队的努力下,企业已履行义务23万元,剩余部分执行款再无能力偿还。
“我们实在是拿不出钱了,能不能用我们公司的产品折抵剩余欠款。”企业负责人说。
考虑到企业面临的困境和现实情况,干警决定“试一试”企业提出的用部分“企业产品”折抵工资的方式。
经过前期多次走访、网络查阅相关材料、咨询相关行业专家、查看产品资质、干警已对该公司被查封的产品情况、质量有了初步了解,“实物”价值究竟几何?还需要组织员工和企业双方进一步确认。
“本案现阶段公司已履行到位部分案款,公司反映其资金周转困难,已无可用资金,希望使用产品折抵剩余缺口工资进行补偿,这个方案大家觉得怎么样?”为尽快解决大家的“烦薪事”,又为企业减负,干警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申请人,征求大家的意见。
“这个东西值钱吗?我们还是觉得拿钱比较实在。”“公司现在也没钱,能抵一点算一点吧。”由于申请人数较多,一开始,大家对该执行方案意见不一,案件办理一时陷入僵局。
面对一边是迫切希望拿到血汗钱的申请人,另一边是希望化解债务的被执行公司,干警陷入了沉思.
考虑到该系列案件金额较大,传统财产处置周期较长、环节较多,该如何寻找案件突破口?
“不妨搞一个面对面交流会,让大家充分交换下意见,表达下想法。”在法院干警的组织下,本案当事人齐齐聚在执行指挥中心。
答疑会现场,企业就提供的产品质量、价值进行展示和阐述说明,执行干警耐心向当事人释明执行调查情况,对法律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对财产进行拍卖的话,可能周期会比较长,也会产生一定的评估费和拍卖费,此外,大家还要做好产品流拍导致无法变现的准备,一旦流拍,可能对大家更不利。”
刚开始,会议室里有许多问题和质疑,干警针对大家不理解的、存疑的问题一一答疑解惑……渐渐地,会议室里的质疑声小了下来...
“这产品行,再说,法院出不少力了,钱也基本执行到位了,我们接受。”最终,经过1个多小时的面对面交流,申请人和企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申请执行人自愿放弃部分标的额,剩余欠款用公司产品折抵形式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