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丰县市场监管局通过打造食品小作坊园区化发展集中化监管新模式,为食品小作坊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全新路径。该项工作成功入选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改革创新经验做法复制推广清单,为全省各地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范例。
食品小作坊虽小,但“辐射”不小,在满足饮食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还促进了就业增收,是食品生产行业里不容忽视的部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散、乱、差”,让丰县的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园区化建设、集约化管理”成为落地方案。自2020年起,丰县县委、县政府就把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纳入了为民办实事工程,建立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探索食品小作坊园区化发展、集中化、智慧化监管的新模式,推动食品小作坊规范发展和转型升级,破解食品小作坊行业发展瓶颈,从源头解决食品小作坊安全隐患。
“虽然同样还是小作坊,但性质不一样了。过去是农村‘黑’作坊,现在是有头有脸的作坊,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作坊!”“以前每天加工七八十斤卤肉,现在每天七八百斤,高峰期两三千斤。”作为中农批卤菜小作坊集中加工区首批58家重点商户,“老黑熟食”老板苏善明在搬进了集中加工区后感叹道。
走进卤菜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完善的配套设施:宽敞明亮的厂房、高效运行的污水处理系统、环保达标的废气排放处理,以及设备齐全的检验室。每个厂房都窗明几净,被分为消杀区、原料仓储区、配料仓储区、食品加工区、成品仓储区5个专区,同时引入智慧化监管平台,食品加工全过程都能有效监控。
通过推行“五统一、五达标”模式,即统一登记规范、统一责任公示、统一制度上墙、统一公开承诺、统一开展培训和生产环境基本达标、生产设备(设施)基本达标、原辅材料管理基本达标、从业人员基本达标、产品包装及标识基本达标,目前卤菜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已实现闭环式集约化管理。
在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运营过程中,丰县坚持“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设立专项资金及补贴方案,对入驻商户3年内给予第一年50%、第二年30%、第三年20%的租金补贴,实施燃气和用电接入费用减免、燃气和用水费用优惠政策;每个食品检测实验室项目补贴8万元,运行费用3年内每年补贴10万元。
为推动小作坊成为更规范的产业,丰县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进食品小作坊集聚区溯源系统建设,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在线监控,并建立电子档案。同时,积极打造“阳光车间”,实现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全流程在线化、各环节清晰可查。
截至目前,丰县已建成中农批卤菜、常店镇豆制品、孙楼街道粮食制品三个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入驻商户73家。丰县市场监管局积极按“知名、特色、优秀”要求打造精品作坊,对入驻商户不定期培训,帮助提升品牌知名度,其中12家作坊荣获省级“名特优”小作坊、4家小作坊荣获市级“彭城名坊”。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江苏市场监管
欢迎光临 丰县论坛 (https://bbs.221700.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