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手机兼职,工资日结”
“租借手机卡、银行卡轻松赚钱”
这样的工作,你心动了吗?
殊不知已成罪犯帮凶
近日,江西赣州信丰警方成功捣毁
一个以在校学生为主的
“手机口”诈骗窝点
近日
警方在工作中获悉
辖区有人为诈骗分子提供拨号服务
反诈中心立即联合嘉定派出所展开侦查
经缜密分析研判
民警很快锁定一个诈骗窝点
先后将违法行为人廖某林、叶某奇
胡某强、黄某鑫、王某东
吴某琪等6人抓获归案
现场扣押作案手机5部
经查
违法行为人廖某林
在某平台上认识一诈骗老板
对方称帮助其实现通话中转
满一个小时即可获利200元
在利益的驱使下
廖某林先后纠集叶某奇、胡某强
黄某鑫、王某东、吴某琪等人
利用手机、电话卡、微信搭建“手机口”
通过拨打受害人电话并打开免提
实现诈骗分子与受骗对象的直接沟通
累计获利2000元
该6人均系在校学生
民警已依法对6人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下列支持或者帮助:
(一)出售、提供个人信息;
(二)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洗钱;
(三)其他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的行为。
已有多地警方通报相关案件
“手机口”诈骗到底是什么?
一是用两部手机,通过音频线、数据线连接或同时打开扬声器的方式实现语音中转,使得拨打出去的电话显示为本地号码。
其中一部手机通过网络软件接通境外诈骗分子,另一部本地手机拨打国内受害人电话、发送短信,实现人机分离,帮助境外诈骗分子来掩饰来电真实归属地,从而更加具备隐蔽性和欺骗性。
拒绝“馅饼”,远离兼职陷阱
记者调查发现,针对大学生的暑期兼职陷阱五花八门,通过梳理,有两类情况比较常见:一类是大学生被诈骗分子利用,充当诈骗工具;另一类,是诈骗分子打着兼职招聘的噱头,以刷单或收取管理费的名义对大学生实施诈骗。
每逢暑假,为了充实生活、增长见识或是赚点零花钱,不少大学生忙着找各类兼职工作。动机虽好,但陷阱不可不防。近日,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发布了5种常见兼职诈骗套路,其中包括:帮助诈骗分子取现;买卖电话卡和银行账户;搭建GOIP、VOIP等虚拟拨号设备;冒充客服电话引流;线下推广引流。尤须警惕的是,一些学生因涉世未深容易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进而成为诈骗“工具人”。
代发短信、代拨电话、代发图文……这些看似轻松工作,背后可能暗藏重重陷阱。最近热映的电影《孤注一掷》揭开了网络诈骗的冰山一角,内中残酷触目惊心。无论是网络诈骗还是兼职陷阱,实施者无不处心积虑、诱之以利,真可谓“一步一步全是陷阱”。
对待骗局,轻敌轻信乃大忌。除了刷单这种常见的诈骗套路,还有一些诈骗团伙会伪装成正规公司招收暑假实习生,再以各种名目向大学生收取实习管理费,之后便拿钱跑路。当你以为看好自己的钱包即可,哪曾想骗子可能早已盯上了你的电话卡。比如“手机口”的兼职诈骗,完成这种骗术需要两部手机,一部手机与所谓的客服保持通话,另一部手机则按照客服的指令拨打他们提供的电话号码,电话接通后,客服便开始实施诈骗。在此类兼职陷阱中,即便只充当“传话筒”或“信鸽”的中介作用,但也无形中成为诈骗帮凶,一旦有人上当受骗,打电话的大学生便难逃干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实案例一再告诉我们:动动手指、躺着赚钱,是陷阱不是馅饼。遇上了不妨三思而后行,钱多事少的工作为何偏偏找上你?对大学生来说,防范兼职陷阱,关键还看个人。面对花样翻新的骗术,要摆正心态、提高警惕,升级防骗意识与能力,牢牢守住个人信息这条底线。因为无论诈骗形式多么五花八门,个人信息都是实施骗局的关键一环。而若发现自己掉入了兼职圈套,应尽快报警、合理维权,才能及时止损,避免越陷越深。
欢迎光临 丰县论坛 (https://bbs.221700.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