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中,欠钱不还的几点。你看看对不对
说起借钱这个事,很多人都表示一言难尽。为什么这个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一件事,多数人却谈钱色变、人人自危呢?大家都心知肚明,害怕别人借钱,是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不守诚信的人太多了。我们来讨论一下民间借贷中欠钱不还的几点原因
一:人性中的自私的利己主义
通常借钱,都会向身边亲近的人,或者关系熟知的人张口。这类人基于一种紧密的社会关系,大多愿意施以援手。
出于情感的需要而借出去的钱,不只是单纯的人民币那么简单,里面夹杂着我们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认知,和对一段关系做最信任的评估。
钱是一面照妖镜,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心。在金钱面前,人和人的关系最直接,最赤裸,最真实。而毁灭亲情友情的方式有许多,最彻底的一种是讨债。
我有个朋友,借钱给了一个亲戚。出于血缘的关系,也出于一种信任和善良,当时二话不说,就把钱出借了。后来,亲戚想赖账,还出尔反尔,信口雌黄说朋友欠他的钱,甚至出言不逊威胁我的朋友。
最后朋友和他的亲戚反目成仇,对簿公堂。
借给你钱的人原来可以不借给的!他们把钱存在银行里稳定地收利息,随用随取,或者买成房子升值不好吗?
为什么把钱借给你,他们把钱借给你图的是什么,图一讨债时,看你亲自表演变脸吗,那原本借钱笑脸相迎,要账时变成满目狰狞,胡搅蛮缠的丑陋嘴脸吗?
欠债人只从实际的利己主义出发,指导自己的行为,甚至丑态百出都不在乎。
二:心存侥幸
现代人之所以谈借钱色变,是从最初的出借钱时的满腹真诚,到后来讨债时借钱的人胡搅蛮缠,自己的钱不好收回来开始。借钱应急的时候,说好的归还日期,只有少部分人会信守承诺。
人往往只看到当下,却忽略了这个看似简单的事背后对人性的一种考验。从初一拖到十五,以手中不宽裕种种做借口,拖得没有了日期。这其中考量的便是双方的底线和耐心度。
老实人心软,善良,担心别人生气,通常不好意思张口讨要。一旦被对方察觉你不是急需这笔钱,还钱的日期就被打上了无限的省略号,甚至再无下文。
三:不讲诚信
从古至今,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而言,诚信都是最重要的品质。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要钱难,是因为债务人借钱时装孙子,要债时他们是大爷。就此出现了很多借钱不还,拉黑微信和联系方式,甚至倒打一耙的事情。
先不说金额大小,仅仅只是这种行为,辱没祖宗教训,亵渎为人的本性,不知三纲五常、礼义廉耻为何物,让人觉得三观尽毁。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信用度,这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就面临崩塌。我们个人和家庭,都是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牵一发而动全身。
四:信仰的缺失
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卢梭
信仰,这种抽象化的东西,是一种道德约束,也是一种规则。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轨迹;是教人怎么从善,如何约束自己,不做丧失天地良心的事情;是教人有底线和敬畏之心,遵守自己该遵守的社会规则和自然秩序。
信仰,民间统称为良心。
没有信仰的人,借了别人的钱,便不会遵守承诺。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惩罚是他必须马上去承受的。失信于人,对他来说,得到了不义之财,而最多是失去一个朋友,或者一段关系。
欠债还钱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信仰和诚信。信仰和诚信的严重缺失,会导致他缺乏底线,无所畏惧,有恃无恐。只相信权力和金钱,只跟着自己的欲望茫然前行,愈走愈远。这是如今全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五:对成为老赖的后果了解不透彻
“家财万贯,也难免一时不便”。如果因为借钱不还,而让自己失去信用度,失去名誉,真是得不偿失。
这是一个透明化的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也是人际关系脆弱的时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信用度捆绑的时代了,个人的诚信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诚信。那些路越走越窄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讲信用。
现代社会,拼的就是个人诚信度。不管是从个人借钱的角度,还是从信贷体系来说,都是参考个人征信度。
如果成为老赖,直接影响子女长大以后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福利等等,连锁反应是最直接的利害关系。
六:守财奴心理
“不要向别人借钱,这会使你失去节俭的习惯;更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因为你不仅会失去本金,也会失去朋友。”--莎士比亚
在借钱这件事情上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借钱的人在大概率上不会主动还款。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损失厌恶。研究表明:人在失去一样东西所感受到的痛苦比他得到同样东西感受到的快乐要大2.5倍。”就是如果你丢了100块钱,那种肉疼的感觉得需要捡到250块钱才能平衡。
损失厌恶是人的本能,让欠债人主动还钱,就要有强大的自律来战胜这种本能。就等于让一个不自律的人去做一件需要自律才能做到的事情。
以后不要再把钱轻易借给别人。如果对方是亲戚或者好友同事,实在不知如何是好,可以根据对方的信用等级借出一笔让自己的生活不受影响,即使对方不还款也能承受的金额。如果对方上次借的钱还没还,就不要再借给他了。
我们也不要轻易向别人借钱,不要把自己的财务危机转化为别人的财务风险。
金钱,如同一面照妖镜,折射着诸多人性的优点和缺点,俗话说“借钱看人心,还钱看人品”。在这个人心浮躁,人情淡薄的时代,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坦坦荡荡、无愧于心、诚实守信、踏实本分,温情地活着。
借钱的时候当孙子 要钱的时候当大爷
是的
页:
[1]